10 华夏源与神仙考
最早的中国是指昆仑城,即邰氏姜的“河、河水”,即史书记载的“姬水河、大横水、(邰)九江、(邰)汉水”,其源头为昆仑城的“白水、仙水、不死水、江水、汉水”,白水西直流与“青水、丹水、天水、(古)渭水”汇合,南直流与“弱水、洛水、圣水”汇合,东直流入昆仑城的“东海、龙潭、大濠”,出龙潭称为“赤水、汜水、江水”,东流与“黑水、姜水、鸿水、(古)漆水、小横水”汇合,称为中国,中国与(今)漆水汇合称为(古)雍水,东南入(今)渭。(今)渭河最早称为“黄河、浑水河”。
雷泽又称“华泽、夏泽”,龙潭又称“华泽湖、夏泽湖”,中国河又称“华水、夏水”,华夏就是“华水、夏水”,中华就是“中国河”与“华泽湖”的统称。华夏民族原指“汉族、黄帝族”,“中国、华夏、汉族”均源于炎黄大战,战败后的炎帝部落中,一些比较麻烦的分支分别被称为“九黎、东夷、西羌、南蛮、北狄”等。
昆仑城的东海龙潭因夏季蛙声如雷,雷神青蛙出现于夏秋两季,故称“雷泽湖、夏泽湖”,沼泽区则称为“雷泽、夏泽”。
不周山与雷泽的相交边际,宏观上为九字结构,微观上又具花形纹理,东直西曲,特别是北阿,“弯曲迂回,花里套花”,构成一个十分复杂的“华城、曲阜”,因此雷泽又称“华泽、曲泽”,龙潭又称“华泽湖”,相应地不周山又称“华山、九华山、华胥山”,“大横水、中国河”又称为“华水”。华水河就是邰氏姜的“白水河、汉水河、不死河、滹沱河”为首的中国河。
“华夏、中华”就是“华泽湖、夏泽湖、龙潭”与“华水、夏水、中国河”的统称。
不周山的东隅称为东岳,西隅称为西岳。因为东岳为方形高窿平台,故曰“太华山”,又因太华山位于华水河之阳而称“华阳山、阳华山”。因为西岳为大坡形缓原,故曰“少华山”,又因少华山位于华水河之阴,又称“华阴山、少阴山”。
《西山经》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具“四方形平台”的东岳太华山只能是白龙岭。
《西山经》曰:“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中“钱来山”通假于“渐来山、渐然山”。远古之时,尚无金钱,故钱为渐之音误。由此可知,西岳少华山为古歧山。
《中山经》曰:阳华之山(太华山、白龙岭),白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洛(弱水),其中多人鱼。青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河(中溪)。弱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赤水。赤水出于河(大濠),入?水(大横水)。凡缟羝山(不周山)之首,自平逢之山(无逢山、天冢山、羊头原、邰北原)至于阳华之山(太华山、白龙岭),凡十四山。岳(伏羲冢)在其中,以六月祭之,如诸岳之祠法,则天下安宁。
后一句话的意思大体为“不周山上的天子墓,从羊头原到白龙岭,有14个,伏羲冢在其中。如果能象一般天子一样在六月祭祀伏羲,则今年太平”。
在华泽湖中,有一条道路将湖分为南北两半,道路南称为华阴池,道路北称为华阳池。
《东山经》曰:泰山“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
其中“泰山”为邰氏姜的白龙岭,“环水”即“汜水”,为“白水--大濠--赤水”的描述用语,“江”即“姜水、中国河”。
《中山经》曰:白龙岭“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身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其中“神于儿”指邰氏姜龙潭的“神鱼儿、蟮龙”,“江渊”就是邰氏姜的“龙潭、大濠”,“出入有光”是金黄色的描述用语。
《中山经》又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载蛇”。
其中“洞庭”指“古洞庭”,即邰氏姜的“东海、龙潭、大濠”,洞庭之山就是白龙岭。炎帝在东海的溺水之女葬在白龙岭,化为蟮龙,故“常游于江渊”,“江渊”就是“东海、龙潭、大濠”。“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意思是“白水、青水”与“弱水、赤水”相交,聚于邰氏姜大濠。“九江”指“九字河、九州河、中国河、大横水”,“是在九江”指“九江”穿过“大濠”。“载”指“载体附加于”。“载蛇”意思就是“人的灵魂,蛇的躯体”。
《西山经》:“?冢之山(蟠冢山、白龙岭),汉水(白水)出焉,而(于)东南流注于沔(大濠);嚣水(丹泉水、黄泉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洋水、青水)”。其中“沔”为大濠与其关联四水“白水、青水、弱水、赤水”之象形。根据汉水为白水可断定“?冢之山”之山为白龙岭。从邰北海到青水河的流水方向是向北的,所以嚣水指邰北海,汤水指青水。
因此,华夏就是“(邰)汉水、(邰)九江”,是以白水为源头,穿越龙潭的大横水。华夏民族原指汉族。详细演变过程则与炎黄大战有关,与黄帝的封地有关,宜另当别论。
因大禹受封于夏泽西侧的“汶山、古歧山”,故禹之封国称为大夏。
《海内经》卷十八曰:“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其中“苍梧之丘”即“白龙湾、宛丘”,“苍梧之渊”即“大濠、邰东海”,“九嶷山”即“九字山、不周山”的东隅,“长沙河”即大横水流过邰氏姜渭河滩部分。
《海内东经》:“国在流沙(长沙河、大横水)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西湖、龙潭、大濠)白玉山(白龙岭)在大夏东,苍梧(白龙湾)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长沙河)西,昆仑虚(邰氏姜)东南。昆仑山在西胡(大濠)西。皆在西北”。
《大荒南经》:“泾水(白水)出长城(皇城)北山,山在郁郅(白龙岭)、长垣北(古歧山),北入渭(青水),(青水在)戏(西)北。渭水(青水)出鸟鼠同穴山(西坡山、古歧山),东注河(白水),入华阴池北”。
《海内西经》:“流沙(长沙河、大横水)出钟山(白龙岭),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雷泽),(白龙岭)西南入海(大濠),黑水之山(黑山、姜山、江山、白龙岭)”。由此可以确定流沙为长沙河,即大横水流经渭河滩部分,钟山为白龙岭。
《大荒北经》:“东南海(大濠)之外,大荒(渭北平原)之中,河水(中国河)之间,附禺之山(白龙岭),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久、文贝、…,皆出卫于山(白龙岭,卫为白龙岭与“白水、青水、弱水”的关联象形)。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帝喾)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大濠水,赤水),名曰封渊(大濠)。有三桑无枝。丘西(白龙岭之西)有沈渊(阪泉池、弱水池),颛顼所浴”。其中“东南海、河水、卫于山、赤泽水”组合起来为邰氏姜的唯一性结构描写。由此可以推知,附禺之山为白龙岭,颛顼之葬为白龙岭,封渊为大濠,沈渊为弱水池。
《大荒南经》:“汉水(白水)出鲋鱼之山(附禺山、白龙岭)。帝颛顼葬于阳(白龙岭南),九嫔葬于阴(岭北),四蛇(四龙水,即“白水、青水、弱水、赤水”)卫之(环绕之)”。鲋鱼之山即前面的附禺山,亦即白龙岭。由此可断定汉水就是白水,颛顼所葬,前后一致。
《西山经》:“?冢之山(蟠冢山、白龙岭),汉水(白水)出焉,而(于)东南流注于沔(大濠);嚣水(丹泉水、黄泉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洋水、青水)”。其中“沔”为大濠与其关联四水“白水、青水、弱水、赤水”之象形。根据汉水为白水可断定“?冢之山”之山为白龙岭。从邰北海到青水河的流水方向是向北的,所以嚣水指邰北海,汤水指青水。
《海外北经》:“ 务隅之山(附禺山、白龙岭),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
《海外南经》:“狄山(白龙岭),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文王皆葬于其所。一曰汤山”。结合前面的“帝尧、帝喾葬于白龙岭”的结论,可知“狄山、汤山”为“?谷山、太阳山、白龙岭”。
由此可知,周文王的墓在白龙岭,这意味着周文王、周公的墓也在白龙岭。这与邰氏姜为周人祖籍完全一致的。姜原生于邰氏姜,后稷封于邰氏姜,周人自称“姜原、后稷”为其始祖。
《海内南经》:“苍梧之山(白龙湾、白龙岭),帝舜葬于阳,帝丹?葬于阴”。根据帝舜葬于白龙岭可知,“苍梧之山”为白龙湾或白龙岭。
《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由此“雷泽、寿丘”可知,舜活动于邰氏姜周边,厉山为寿丘或广义寿丘,河就是中国河。
《大荒南经》:“有阿山(不周山)者,南海之中(姜水中间),有?天之山(白龙湾),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大隆,白龙岭)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阿山”即曲曲弯弯的不周山,“南海之中”即姜水中部。由此可知,白龙湾也称?天山。苍梧就是大隆,即白龙岭,因此帝舜之墓在白龙岭。
《大荒南经》:“湘水(白水)出舜葬东南(白龙岭东北端),西环之(特征词:西流、南流、东流),入洞庭(大濠)下。一曰东南西泽(大濠)”。不仅肯定了舜葬白龙岭,而且说出了更具体位置,进一步说明了“湘水、洞庭”是“白水、大濠”的演义。
《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由此可见,“岳山”就是邰氏姜的白龙岭,“帝喾、帝尧、帝舜”均葬于白龙岭。
《山海经》曰:“成山(历山、白龙岭),四方(四方形)而三坛(三台),(白)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勺(脑勺、宛丘、白龙湾)”。又曰:“会稽之山(白龙岭),四方(形),…,勺水(?沱水、白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溴(应为溴水渊,即大濠)”。又曰:“夷山(东夷山、平台山、白龙岭)。无草木,多沙石。溴水(地下水、白水)出焉,而南注于列涂(列山间虞渊、大濠)”。
“四方、三坛、?勺、勺水、列涂、夷山”是一个邰氏姜的特征描述体系,由此可以断定“会稽之山”就是白龙岭。
《史记夏本纪》曰:帝禹“至于会稽而崩”。会稽山原名苗山,《山海经》:“舜逐三苗于三危”。因此夏禹葬于白龙岭。
综上所述,“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夏禹”均葬于白龙岭,周文王也葬于白龙岭。
因此,可以说邰氏姜是三皇五帝之都,而且是夏朝之都或陪都。远古的东岳不是泰山,而是邰氏姜的“不死山、蓬莱山、太行山”,山东的泰山是由不死山的神话演义所为。相应地远古的南岳为太白山,西岳为邰氏姜的“王屋山、常阳山、古恒山、古衡山、古歧山”。后面会论述太行山和王屋山就是邰氏姜的白龙岭和古歧山。
《中山经》:“帝台(白龙岭)之棋(石),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水),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意为“白龙岭有五色石,形如鹑卵。石下有泉,为百神之灵丹,服之不死”。
王屋山是轩辕黄帝祭天之所,《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而得名。《山海经》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洋水(青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泰泽(雷泽)”。由此可知,王屋山就是古歧山,更确切一点,王屋山指邰氏姜的西坡台。《山海经》还提到太行山,其实太行山就是白龙岭。
《北次三经》:“自太行之山以至于无逢之山,凡四十六山,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瘗之。其十四神状皆彘身而载玉。其祠之,皆玉,不瘗。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祠之,皆用一壁瘗之。大凡四十四神,皆用?糈米祠之。此皆不火食”。
原文说白龙岭上,有46座神仙墓和44座祠堂。无逢山就是昆仑山。
《西山经》:“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华山冢也"。意为古歧山上有19座天子墓,称为华山冢。
综上所述,不周山上有79=14+46+19个天子墓(可能不全或有重复,只是大体估计)。按照平均每人统治时间为50年计算,持续时间为3950年。
《中山经》:“封于泰山(白龙岭),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冢),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按照平均每人统治时间为50年计算,持续时间为3600年。这里未算古歧山之天子冢和天柱冢。
从各种资料来看,伏羲、神农、黄帝都活过百岁, 虽然尚无法考证,但也不能一味否定。长寿山与古天子长寿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神仙保佑,长命百岁”不是空穴来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415201.html
相关阅读:中国汗青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黄帝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帝曾孙之女竟然嫁给一条狗?
黄帝的妻子是谁 黄帝有几个妻子
吴刚是谁?吴刚为什么会在月宫伐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