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知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智伯,名瑶,又称智囊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生年不详,卒子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智氏为晋大夫逝遨之后,本姓荀,因荀首食邑于知(通智),遂以邑为氏。智氏世为晋大夫,智伯系荀首五世孙,父智中,称宣子。
   智宣子有三子,喜爱智瑶,而不喜智宵,决定传位给智瑶。当时有族人智果反对,认为传位于智宵为宜。他说,智瑶有很多长处,比如“美鬓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健壮,武功很好,“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善于言辞;“强毅果敢”,很有决断,这些方面都比智宵有优势,但是,他“心恨”而“不仁”,道德品质不如智宵,有才干而无道德,恐怕对智氏不利。智宣子没有听从智果的意见,坚持让智瑶继位,在德与才之间,他选择的是后者。
   智瑶果然不负其父所望,继位之后,很有作为。他登上政治舞台时,正值范、中行二氏被逐,四卿并峙,赵简子专擅晋国大权,是时六卿倾轧攻伐兼并的斗争,以范、中行二氏的失败为一段落,又出现了新的格局。当此之时,赵、魏、韩、智四家角立,大致有两种可能的结果:或者耳不相下,平分秋色;或者一强崛起,吞并诸弱。智伯果敢勇毅的性格,自然趋使他争取后一种结果,避免前一种可能。在赵简子在世时,他积极建功立业,创造条件;简子辞世,赵氏气焰暂熄,他很快便驾凌韩、赵、魏三宗之上,摆开蚕食鲸吞的阵势。
   掘《史记·赵世家》载,赵简子于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卒。早在晋出公三年,智伯即率师伐齐,显露才干,建树威望。在这次战事中,他确实表现出果敢勇毅的风采。他于合战前,亲自出马察看齐国军队的军容军情,观察齐军的营垒,不巧马匹受惊,胡奔乱跑。他在此时,临变不惊,说:“齐人知余旗,其谓余畏而反(返)也。”乘势驱马到齐军营垒跟前,逼近观察一番,才返回本营。临战前,大夫长武子请示先占卜一下吉凶,智伯说,“以辞伐罪足矣,何必卜!”坚信可以战而胜之。果然在开战后大败齐师,智伯还亲自擒获齐大夫颜庚。晋出公七年和晋出公十一年,智伯还两次率师伐郑。数次征讨,他为自己树立起勇武善战的形象,壮大了智氏的势力。
   赵简子死后,智伯便占据主动,抢先扮演主盟者的角色。他首先同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范、中行二氏的故地,此事《战国策·赵策一》载为“知(智)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可见智伯是此事的倡导者和带头人。晋出公对四卿的这种行为大为恼怒,向齐、鲁两国求援,欲倚仗两国的力量讨伐目无国君的四卿。结果四卿先发制人,合兵攻打出公。出公兵败逃住齐国,死于途中。
   晋出公出逃而死,又给智伯带来一个操纵晋国政局的机会。他果断地抓住这个时机,主持立晋昭公的曾孙骄为国君,是为晋懿公。此后,晋国政事皆由智伯决断。
   智伯利用有利时机,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晋国的政局为之改观。原来四家对峙,变为智氏独强,赵、韩、魏三家相形见绌,智伯开始逐步实现他吞并三家的抱负。然而在他取得了如此成就之后,自身的弱点也比以前暴露得更加充分。智伯的性格缺陷,以《左传》作者概括得最为精当中肯,谓“知(智) 怕贪而愎”。贪包括贪得无厌,好大喜功,骄奢淫逸;愎包括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正是这两个致命缺点,断送了智氏的基业,并使他自己身败名裂。
   早在晋出公十一年伐郑时,智伯已表现出骄横的本性。那次赵毋恤与他一同率兵出征,他酒醉之后,强灌赵毋恤喝酒,还动手打了毋恤。尽管如此,他不但没有赔礼修好,反而在回国之后,向赵简子建议,让简子废掉毋恤的世子身份。如此专横的行径,致使赵毋恤与智氏结怨其深。

   智伯独擅晋国大权之后,更加不可一世。他在蓝台与韩康子、魏桓子宴饮,竟在酒宴上戏弄种康子,并且侮辱魏桓子的家臣段规。有人进谏,说这样做恐怕招夹祸患。智伯大言炎炎,说:“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似乎韩、魏诸宗的命脉操纵在他的手里,别人对他是无可奈何,过高地估计自己,而低估了赵、韩、魏三家的力量。
   同时,智伯的贪相充分暴露。一方面为自己广建宫室,还向别人吹嘘说:“室美夫!”一方面公然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韩、魏两家顾虑智氏的强盛,不愿公开与他作对,又寄希望于智伯多行不义,广树敌人,故各将一个万户之邑献给智伯。及至向赵氏索要蔡、皋狼之地,却碰了钉子,并由此而引出一场大战,结束了智伯兼并三家的美梦。
   向三家索要土地,这种做法显示出智伯的贪婪,但究其实质,却是智伯要逐步吞并三家的开端。少量的索取,为蚕食的方法。一旦蚕食受阻,变而为鲸吞。赵氏竟敢不献土地,智伯便大兴问罪之师,并率领韩、魏二氏,攻伐赵氏,意欲剪灭之而占有其地。赵襄子(毋恤)看到形势不利,退保晋阳(今太原市南晋源镇一带),智伯率三家兵围攻晋阳。
   重兵围孤城,智伯首先占有兵力上的优势和战局上的主动权。另外,他还占有地利,围城一年有余未能攻克,又引晋水为助,水灌晋阳,城中变为汪洋泽国,“沉灶产蛙”,灶瞠成了青蛙的天地,城内人们只好“悬釜而炊”,吊起锅做饭;又没有粮食,竟至“易子而食”。晋阳城虽然坚固,几度经营,经得住攻打,但此时已是岌岌可危,很难坚守下去了。只是智伯在这样有利的形势下,刚愎自用的性情变本加厉,反而功亏一篑,自得其咎。
   眼见晋阳被水所困,“城不浸者三版(二尺为一版)”,赵氏指日可灭,智伯踌躇满志,带着魏桓子、韩康子巡视水情,忘乎所以地说:“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这话,心下顿时起疑,魏氏想到汾水可以灌安邑(今运城市附近,属魏),韩氏想到绛水可以灌平阳(今临汾市,属韩)。魏桓子用胳膊肘暗捅韩康子,康子踩了一下桓子的足背,二人心领神会,已包藏着反戈一击的杀机。
   智伯对魏、韩两家的动静毫不在意,满以为大功告成,魏、韩二氏根本不足为虑。倒是有个叫郄疵的人注意到一些端倪,向智伯进言:“韩,魏之君必反矣,”智伯不解,郄疵解释道,原来已经和两家约好,攻灭赵氏,三分其地。现在晋阳城马上就要攻破,两家之君面无喜色,反而有忧虑之态。大概是害怕赵氏灭亡之后,两家步其后尘。如果出于这样的考虑,那是—定要反的。智伯不但不信郄疵之言,并且将他的话转告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可能也包含着试探之意。魏、韩二君当然矢口否认,智伯也就心安理得,自以为成功在即,只等进城抓赵襄子了。
   岂料变起仓猝,赵襄子派张孟谈出城,与魏、韩二君联络,相约里应外合,共灭智氏。智伯尚沉浸在胜券在握的幻觉中,魏、韩两家已动手杀掉智氏守护河堤的军兵,大水反灌智伯军,军士救水乱作一团。赵襄子率军出城正面攻击,魏、韩两军侧翼夹击,智伯的军队大败。智氏全族被诛灭;智伯被杀,还被愤恨不已的赵襄子将头颅漆为饮器。
   智伯在很短时间内使智氏盛极一时,超过根基深厚的韩、赵、魏三家,确乎表现山非同一般的才干,所以司马光评论他为“才有余而德不足”;由于他“贪而愎”,盲目自信,急于求功,不能审时度势,先期预防韩、魏,故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身死族灭,从成功的巅峰跌到为千古讪笑的谷底。然而智氏覆灭,也预示了晋国诸卿由一强吞并众弱的可能性极其微小,因而揭开了三家分晋的序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1515.html

相关阅读: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臧文仲
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
鲁国的传奇寡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