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台湾网友佩服:八路军闪击战,让鬼子吃够苦头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军事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对于中共抗战,时下网络论坛分出两派,一派贬低甚至否认其积极抗战,一派则力挺之。贬低者说中共不积极抗日,或者说中共抗战成绩远不如国军,而且会经常拿出台儿庄、昆仑关、万家岭、长沙、常德、腾冲、仁安羌来证明国军抗战之规模,力挺者便接招拿平型关、百团大战、黄土岭、阳明堡等说事,来证明八路也是积极抗战的。

今天的许多影视剧也是这个倾向,非要学《铁血昆仑关》、《血战台儿庄》那样,在表现八路军的功绩时爱用大规模的动作,爱表现那些大人物。其实他们都搞错了。他们这样,无异于非要让李逵和张顺比游泳一样。

说明他们没有读懂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句话。要真的那样打的话,大概用不了三年,怕是老本都要拚光了,还想日后和老蒋争天下呀,呵呵!做梦吧。再说了,没了中共在敌后的牵制,国军的正面抗战怕也不知会是怎么样个局面了。

李逵有李逵的功夫,张顺有张顺的功夫,李逵的功夫张顺没法比,张顺的功夫李逵同样没法比。中共军队的抗战与国军的抗战打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法。中共抗战打的是游击战,兵团的作用并不显著,团级规模的仗已经不占多数,许多仗是营以下规模的,占数量最多的是小分队规模的。

八路的优势不在平型关,不在百团大战,不在齐会、关家垴、黄土岭什么的,在哪呢?在那些小规模的游击战中,在那些数不清数量叫不上名字的每战歼敌一个班半个班的小规模零星战斗中。如果真要表现八路的积极抗战,就应该将视角对准这些才行。

那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即似这样的零敲碎打,怎么能够和国军相比呢?你看人家一个长沙会战歼敌多少人,你看人家一个台儿庄牺牲多么惨烈,所以要是不拿百团大战、平型关说事,如何证明八路为抗战做出了牺牲与贡献呢?

首先,我承认国军将士的英勇牺牲和创造的辉煌战绩。但承认国军的英勇抗战绝对不代表就必须得否认共军的积极抗战。诚然,八路这些今天歼敌半个班,明天缴枪两三支,后天截粮一马车的战绩,当然不具备台儿庄、万家岭、腾冲、长沙等战役那样牺牲惨烈和战果辉煌,甚至无法象平型关、关家垴、黄土岭那样可以拿出来说事,但它数量多。

数量多能说明什么呢?说明一滴一滴的水汇聚起来,也足以使江河汹涌,说明即使蚂蚁那样一口一口地啃,也足以能吞下一头大象。这就象聂荣臻曾说过的那句话,“咱边区有200多个县,每个县每天打死一个鬼子,一个月就能打死他六七千,就相当于他一个旅团。”

而实际上,八路军也就是这么干的。比如一分区老五团,仗着自己人多枪多斗志强,开始总想打大仗,但实际上人家日本鬼子比你更想打大仗,因为人家兵团作战能力比你更强,所以吃了几次亏后改变了战法,什么战法呢?

花整为零,开展分散游击活动。这其中就创造性地开展了冷枪冷炮活动。三五个人一个小组,悄悄隐蔽于高房顶上,或高大树冠中,或青纱帐里,或芦苇丛中,趁敌不备时,瞄准敌人打一个齐放就跑,撂倒他两个也行,一个也干,反正不等鬼子搞清楚枪从哪打来的,打枪的人早跑没影了。

在抗战最称艰苦的冀中,不仅地区队、县大队、区小队这样的游击队全部化整为零,即是象二十七团这样的主力兵团,到了1941年以后,也大部分散成以大班为单位开展分散游击,这其中,就催生了飞行射击小组和闪击战的成功经验。飞行射击是什么呢?就是快奔快打快撤。

这小组也是由三五人组成,仗着土生土长人地两熟的优势,全部农民打扮,身藏驳壳枪,或背着粪筐隐蔽于青纱帐里,或搭着搭连混迹于集市人群中,选择好打击目标,慢慢靠近,或等敌人走近,然后一声令下,抽出枪来近距离猛烈扫射,打一下就跑,往往敌人还没开始反应,便在战斗打响后一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迅速撤离,消失在集市人海或无边的青纱帐里。因为战斗从发起到结束往往控制在一分钟以内,待敌人清醒过后组织抵抗或寻找目标时,这射击组却早已撤离战场很远很远,故此种打法被俗称作“闪击战”。

不过呢,这样的战斗,要是分开来讲,一个一个地讲呢,则多数每战歼敌人数往往就那么三五个,即使拣大的说,也不过歼鬼子一两个小队俘伪军几十号人而已,也就不好单独将任何一次这样的战斗象记载第三次长沙会战那样载入史册,甚至无法象记载陈庄、齐会战斗那样载入史册。而八路当年呢又多数都是这样的战斗,所以就给今天的网友们一种错觉,即八路根本就没怎么打仗。

也难怪,这样的战斗,其参战兵力、歼敌人数,都远不及长沙会战的千分之一,你让人怎么在史书上记载呢?要知道史册上的记载可是字字千钧呀,你总不能将哪次伏击战,共打死打伤鬼子七八个,缴获三八大盖五六支写上去吧,你总不能将哪天半夜里掏窝,勒毙汉奸乡长1人,抢夺军粮一马车也写上去吧。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历史书籍中,就往往只有到某年某月止,根据地恢复了多少、开辟了多少、部队发展壮大了多少等这样笼统的字眼。即使也说歼敌多少,也不好说是哪一仗打死的这么多敌人,于是又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这数字哪来的呀?你一个象样的仗都没打,敌人怎么就被打死了这么多呢?

对呀,敌人怎么就被打死了这么多呢?是这样的,即尽管这样的战斗它的每一仗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样小的战斗行动,它需要动员准备的时间极短,需要的战场空间极小,需要的后勤补给标准极低,因而象组织一次长沙会战那样所需准备的时间、空间、兵力、给养等等,它就可以用来组织这样小的战斗一千次几千次。实际上,这种小的战斗,在华北的敌后,几乎是时时刻刻在发生着,一百个这样的小仗,它的歼敌数字就很可观,一个月下来几个月下来,它歼敌的数字就很可观。

就说当时一分区的五团吧,当时该团有兵力三四千人,就是抽出五分之一的兵力用于冷枪狙击活动,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孤胆射击小组,而每一个这样的小组即使每月只打死一个敌人,全团加起来就有多少战果。再说九分区的飞行射击运动吧,即使将全分区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于开展这样的活动,它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飞行射击小组,就是每小组每月只打这么一下,全分区将会有怎样的成绩。何况中共控制的并不仅仅一个五团,并不仅仅一个九分区。

这就是持久战,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

这样的零敲碎打,对于有着强烈军旅崇拜情结的网民们和电视剧的观众们来说,少了许多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怀与豪迈,少了许多喜峰口或台儿庄那样的惨烈与震憾,从而令许多包括挺共者在内的网友大大的不感兴趣,甚至会认为这只是为政治宣传的需要而凭空瞎编的,特别是对于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就更认为这是一个与军事没多大关系的东西。因而对于那些只对军事只对打仗有兴趣的军迷们来说,就更容易给予轻视。

如果说歼敌数字不可靠,那就换一组数字,即八路出征时有多少人?抗战结束后又有多少人?抗战暴发时中共的根据地有多少?抗战胜利时中共的抗日根据地又有多少呢?

其实,如果你真的有心想研究那段历史,你就会发现,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军队的发展与壮大,这几个看似教化的文字中,却蕴涵了极端复杂而残酷的争斗,蕴涵着每一天的每时每刻,每一个村庄的每一条道沟里,都无不浸染着的血雨腥风。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中共想要发展的地区只有民众而没有敌伪政权,那么想要建立根据地和扩大武装,只要带足县区村各级政权所应配备的干部,再带上新兵所需的粮秣被装和枪械就行了。可问题不是这样。他们要去发展与扩大的地区,却正是敌人的后方,是敌人的治安区,那里是遍布了敌伪政权的,是遍布了敌伪据点的,就是鬼子力量稍弱一点的,也是遍布了地方游杂和土匪政权的。

要想在这样的敌后去发展自己,能不能心平气和地商量商量就让敌人把炮楼自行拆除呢?能不能客客气气地写封信就可以让敌军把占领着的村镇交给我们统治呢?

能不能下个通知就可以让那些伪乡长伪警察所长们自行撤离而让我们的干部去办交接呢?能不能只要发个文件就可以让那些遍布敌后民众中的“铲共义勇队”、“铲共青年团”、“铲共妇女会”、“铲共自卫团”等变成共产党组织呢?我看是不能的。

而以上这些都做不到的话,那这根据地的发展又从何说起呢,根据地发展不起来,民众如何组织?部队如何立足如何发展壮大呢?答案十分的简单,要想发展自己,就只有打,用枪杆子、刀把子来说话。具体怎么打呢?当然不能拉出整师整团来与敌人摆开了场子明火直仗地干,因为那正是敌人求之不得的。那怎么打?

按毛泽东的打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零敲碎打。一点一点蚕食,把敌人挤出去,把地盘夺过来。今天搞掉鬼子半个班,明天袭击伪军一个小队,后天砍死一个警察所长,再后天勒死一个效忠于敌人的村长,然后换上一个为我所用的甚至是由地下党员担任的两面派村长,就这么一点一点的干,让伪军伪政权的人员不敢在广大的农村给鬼子真心干事,不敢得罪我地下工作人员,之后便可以建立一个一个的村党支部,成立一个一个的游击小组,再往后,就又可以组建一个一个的区小队、县大队,一批一批的地方武装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升级到主力中来,于是地方政权就渐渐为我所夺取,于是就有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于是根据地和各级武装就渐渐发展壮大了。这也就是中共得以坐大的根本。

根据地的发展与军队的扩大,就是这样向敌人一点一点挤来的夺来的,它的每一步都是残酷而又艰巨的,都是弥漫了硝烟弹雨的,都是血淋淋的,你说这算不算积极抗战呢?我看应该算。你说它有没有打仗有没有牺牲呢?天天都在有。

那些力图贬低中共积极抗战的,百般否认八路的游击战,这倒可以理解。可那些总是声嘶力竭地力挺中共积极抗战者,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也要在潜意识里否认敌后的游击战呢?我猜他们大概是认为,那些零敲碎打的活动,是属于土八路的活动,是属于民兵们的活动,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行动。

他们感兴趣的,是那些整团整旅建制的,军装威威武武的、步伐整整齐齐的、冲锋陷阵排山倒海一般的军队,是那些每战集中多少个师旅,牺牲壮烈,歼敌累千盈万的大场面,而不是那些满脑袋高梁花子,满脚泥水粪水的农民打扮,今天爬到高房顶上打一发冷枪就溜的没影,明晚摸到村头甩上两颗手榴弹又跑出老远的兵民不分的土老冒们,不是那些每战歼敌三五人、缴枪三两支的小动作。其实这又错了。

历史这个东西,它是怎么样的,并不与我们后来的人喜欢与否而有丝毫的关系。对于历史上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不去理它,但你不能去否认它,不能用其他的东西去取代它,不能由着自己的好恶去改变它。你要是不喜欢挺八路也不喜欢研究八路,到也罢了,可你既然想挺八路,又不愿意承认这些土的掉渣的队伍,不愿意承认这些游击作战的战法,那岂不就象又要当和尚又不承认佛教似的自相矛盾了吗。

许多人总要顽固地把主力兵团与活跃在敌后的小部队、小分队、武工队等完全区分开来。或者换句话说,他们总认为这些敌后游击小部队、小分队是与主力兵团完全的两码事。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战场上,主力部队,游击战,这二者不是风马牛互不相干的,而恰恰是混然一体的。也就是说,主力部队在抗战中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化整为零的分散游击活动,打的也主要的是分队规模的游击战,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似乎主力兵团就只能采取大规模的正规的战役行动。反过来说呢,那些分散于敌后开展游击活动的小部队,其主要成份也主要是主力部队化整为零后的分队单位,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似乎进行游击战的就只能是民兵、县区游击队。

当然,我绝不否认,八路军、新四军也有旅团规模的战斗,但在整整八年中,其所占的比例和地位都是次要的,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小部队小分队的游击作战。

这是中共抗战的特色,是与国军抗战截然不同的另一个打法。但不知为什么,包括力挺共军抗战者,也喜欢把视角对准那些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而不屑于八路最擅长的小规模游击战,可你八路的大规模作战掰着手指头数却连人家国军的五十分之一也没有,于是得出中共抗战成绩远逊于国军的结论,也就在想象之中了。

不同的舞台,注定要突出不同的角色。国际政治题材的影视应重点突出领袖人物,农村题材的影视就应该重点突出种苞谷种豆角的养鸡的养猪的。要是反过来,在国际政治题材的影视中把农民突出成主角,或者在农村题材的影视中把总理部长什么的当成主角,那这戏非演砸了不可。同样的道理,由于国共两军抗战采取的战法不同,其在战争舞台上所应突出的主角也就应该不同。

由于中共军队抗战的战场、战法,也就注定了中共抗战的风云人物,不应是彭德怀、林彪、粟裕等擅长打大仗的将军,而是那些神出鬼没的连长、排长、武工队长、区小队长等小人物。但不知为什么,大概受网上地滩上影视中热衷于宣传国军高级将领们的抗日活动的影响,近些年来反映中共抗战的影视中,便也学着比着而将镜头对准彭德怀、刘伯承、左权、陈庚等高级将领。其实这又错了。

国军人家打的是正规的大兵团的大仗,主角当然属于李宗仁薜岳孙立人杜聿明们,而中共抗战主要是小规模的游击战,你搞那些大将军们做主角干什么。

在中共抗战这样的战法运用中,高级干部所要作的主要的不是指挥,而是组织与领导,它所需要的也不是精深高超的战术修养,而是人民战争形态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其实,在这样的战争形态下,聂荣臻、邓小平、陈毅、罗荣桓等政治工作者的表现往往并不比彭德怀、粟裕、林彪、刘伯承等军事家们更差。原因十分的简单,中共抗战这样的舞台,不属于林粟他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91461.html

相关阅读: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
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