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战国四大名将名称由来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乐毅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春秋战国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如今网络上“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已经相当普遍。这四个人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李牧、廉颇。

  其实,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是学术权威的定论,而是业余爱好者们的山寨之举。奇就奇在,网上“三国十大名将”“历史十大名将”之类的争论吵的沸反盈天,而这“战国四大名将”,俨然已经成为了民间的标准。 历史

  原因何在?

  说这个,其实就俩问题。第一,战国时代比起其他时代有啥特点;第二,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他们四个人有啥不一样的。

  一、战国时代,战争从君子游戏走向血腥杀戮 历史

  咱们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持续两百年,秦楚齐赵燕魏韩七雄征战不休,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一段长期战乱。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成为军事家们难得的舞台。一代代将领,站在成千上万士兵的尸体上,都去摘取名垂青史的桂冠。


  战国时代,也是中国战争进入全面杀戮的血腥时代。那位说了,战争还有不杀戮血腥的?是这样。中国古代的战争,曾经有一个从野蛮到“文明”的转变。那就是在春秋时期。因为春秋时还是属于周朝,而周朝是最讲究“礼仪”的。那时候,天下的诸侯国都不听周天子的话,互相攻打。但是春秋的战争,很讲“规矩”。大家都使用战车,摆开阵势,相互列队冲撞。最后那一方抵挡不住就败退,胜利者很少大开杀戒。

  小贴士:

历史

  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以“兵车”为主,每辆兵车上面有3名士兵,后面跟着几十个步兵。一般大国之间的战争规模,大约是兵车几百辆,也就是几万人马。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和楚国打仗,坚持要打“君子之战”,不肯乘楚国渡河的时候突袭,而一定要等楚国摆好阵势再堂堂正正决战,结果大败。这虽然沦为笑话,却也反映了那时候的一种风尚。

历史

  那时的战争规模不大,多则几万人,少则几千人,能上十万人的便算是震惊天下的超大规模战争。战争中死的人一般不多。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游戏了。 历史

  然而战争毕竟不能停留于游戏。

  后来,“兵圣”孙武为代表的一批军事家,对战争这个概念进行了可怕的新诠释。那些所谓“规矩”,也渐渐被人所抛弃。于是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开始变得频繁、持久,而且参战兵力和死伤人数都呈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在总人口不过三千万的中国,竟然长期有四百万以上的士兵在相互砍杀,而且一次大战动辄斩首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春秋时期,只有很少几场战役,某一方的参战兵力达到十万。而在战国时期,几乎所有有记载的会战,每一方参战兵力都在十万以上。

  正是这海量的鲜血和尸体,让整个中华民族为之血脉喷张。对于如今饱食终日的历史战争爱好者而言,去翻阅那个时代的故纸堆,也就顺理成章了。

  同时,战国时代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

  当时正处在旧有的贵族分封制度向新生的中央集权政治的过渡阶段,贵族和平民思想家都得到了阐述观点的舞台,而中国人的道德与性格,也在这乱世中得以自由翱翔。所以战国时候的将军们,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染上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周朝原有的旧思想体系渐渐崩溃,而中央集权制度对思想的禁锢尚未形成,所以出现了许多个思想学派,相互争辩探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人的个性也在这一阶段得到很大的舒展。 历史

  相比下,等到秦汉以后,中央集权帝国成为常态,“忠君报国”被当成固化的准则,将军们的形象也就平面得多了。

  这或许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比较受人关注的第二个原因吧。

  二、为什么偏选他们四个?

  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会疑问。


  战国二百年的烽烟,有着出色战绩的名将比比皆是。比如齐国的孙膑,魏国的乐羊、燕国的乐毅(是乐羊的后人,不过名声比他祖先还大)、楚国的吴起等等。

  孙膑,是孙武的后人,著名的军事家。他辅佐齐国,与魏国庞涓多年较量,终于大败魏国,让齐国一度崛起为天下头号强国。

  乐羊,战国初期魏国名将,曾率军灭掉中山国。

历史

  乐毅担任燕国的将军,率领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讨伐齐国,很短时间内夺取七十多个城市,几乎灭亡了强齐。

  吴起,战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仅次于孙武的名将。他曾率领弱小的鲁国军队打败齐国,又曾率魏军大败秦国,使得魏国崛起成为战国早期霸主。

  从他们之中,却偏偏只选了秦赵两个国家的四个“后辈”将领——白起,廉颇,李牧和王翦,他们的活跃时期都是战国最后七八十年。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最初杜撰出“战国四大名将”这个概念的人,只对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个大将比较熟悉……当然了,这应该是一个笑话。

  第二个原因,恐怕要考虑时代的变迁。

历史

  简单的说,白起李牧他们带的兵比前辈多,战争规模比前辈们大。 历史

  战国时期从前到后的两百年,有一个战争越演越烈,血腥度越来越高的过程。前期孙膑、庞涓他们指挥的,一般也就五万到十万大军。而李牧王翦白起廉颇四人,都曾带领比这个规模更大的军队作战。作为名将,曾经带领大军,参加过大规模战争,就和商界人士做过大生意,演艺界上过春晚一样,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加分因素。

  此外,白起他们四人的战绩,对历史的影响也更大。

  在战国前期,战争更多还是倾向于“争霸”。各国玩命打仗,是想取得所谓的“霸权”。而到了后期,吞并他国领土,扩大自己地盘成为战争的重要任务。尤其是秦国,通过对外战争,逐步蚕食疆土,已经向“统一战争”方向转换。


  这意味着,前期名将们的战绩,往往只能导致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后期名将们的战果,则可以影响整个天下的命运。比如白起,他征战三十年,杀敌一百万,就为秦国统一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所以站在今天来看,自然容易记住对历史影响更大的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四大名将都是出自秦赵两国——到战国后期,赵国成为抗秦的中坚力量,秦赵两国之间的战争胜败,基本上决定着秦国统一的进程。

  此外,既然叫“名将”,知名度必不可少。这四位名将,各自都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事迹。

  白起是杀人如麻的“战神”,王翦几乎参加了秦扫六合的全部大战,凭借骄人的战绩,他们超越同僚蒙?、王?等并不奇怪。 历史

  李牧和廉颇固然也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李牧曾多次击败秦军,廉颇也曾用八万人大败四十万燕军;但他们的入选,更多还带上了人情的因素——李牧因最后悲壮被害而让人扼腕;廉颇则是凭借著名的“负荆请罪”“廉颇老矣”等成语典故,以及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替换导致全军惨败而为人熟知。

  脍炙人口的《将相和》故事,让在“四大名将”中军事成就最低的廉颇,成为民间知名度最高的一位。

  这两位多少让人有点无奈的感觉。同时代的赵奢和庞瑗其实单看军事才能未必低于他们,只是没这么多悲剧可供后人凭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5591.html

相关阅读:鲁国的传奇寡妇
铁农具和牛耕导致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革说质疑
臧文仲
战国四大名将简介:战国时期实战的最高水准
春秋时期的名人之芊叔为什么罢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