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在以周代商之后不几年就死了。商朝多有兄终弟及的,但周朝改为立子,且一般是传给嫡子。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这优于传弟,因为比较稳定。在君主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平稳接班、不起战端对于天下生灵非常重要。但武王的儿子成王姬诵那时还相当幼小,而天下又还不稳,于是武王的弟弟姬旦(周公)没有去他的封国——鲁国,而是留在成王身边,出来摄政,代理国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蔡叔怀疑周公别有所图,在国内传播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还会同商纣王之子武庚等发动武装反叛。周公用了两三年时间才完全平定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并放逐蔡叔。等成王长大了,周公将政权交还成王,自己再面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中。
周公主政看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善于招贤用贤,礼贤下士,据说他因为担心怠慢天下来访的贤人,洗一次头时,曾数次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出来迎接贤士;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出来接待贤士。 历史
二是他非常勤勉,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不敢放逸,席不暇暖。并常以此叮嘱成王,告诉他说:“文王勤于政务,总是太阳偏西了才顾上吃饭”。
三是他特别谨慎,敬畏天命,戒骄戒躁,就像他告诫代替他去封国的儿子伯禽所言:“你到鲁国后,千万不要因为你是那里的君王而骄傲自大。”
四是政治决断,而这种政治决断对于政治家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周公绝非是一味谨慎,该果断的时候还是非常果断。他出来代成王行政,平定武装叛乱,显示出很大的政治气魄和勇气,而且这种政治能力又不是仅仅限于果决地处理政治危机,还需要富有政治远见。他为营造洛邑,反复视察,一再卜择,终于选定好合适的位置并建造完成,将九鼎迁置在那里。而最重要的是他为周代奠定了一套完备周密的礼乐制度,为其长治久安打下了道德和文化的根基。他设立周朝的中央官制,还作有多篇留传久远的政治文告,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智慧。当他辞世时,周朝的天下已经相当太平了,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兴起了欢颂之声。
在这所有作为的后面,要有诚心诚意和天下为公的胸襟。在周公私下向上天吁请代武王、成王生病的祷词中,我们也可以看见这种诚意和胸襟。但诚心还是必须用行动来证明的,并且要恰如其时。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曾感叹这一情势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周公是否代成王行政和日后是否还政,其时对于周之兴衰来说,就像此前文王能否带着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复出、武王是否要发动灭商之战一样,是必须决断的关键性历史时刻。圣人还是罪人,大忠还是大奸,似乎间不容发,细微莫辨,最终必须以行为和时间来证明。而该做的事情(例如还政于权力本来的主人)也还是必须及时做,一旦错过也就来不及了。
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75582.html
相关阅读:周朝中国的社会形态改革:奴隶逐渐变成了自耕农
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
后稷
姬瑕
伯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