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创世考1 创世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上古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 创世史

盘古本为汤谷。汤谷河不到20里,一端为地热环境,一端为子宫环境。

可能从渭河形成之初, 汤谷部落就一直生活在汤谷河流域。由于依赖于地热环境和子宫环境, 汤谷部落成功地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地球大灾难, 最后进化为现代人。

到了新石器时代,汤谷部落的汤氏分支在汤谷河的西南端,即太白山脚下,建立了汤谷城,姜氏分支则在汤谷河的东北端的渭河对岸建立了邰氏姜。

邰氏姜就是现在的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太子藏村旧址。

邰氏姜是一个具有“曲鲁瑶池九天井,陈宛雷泽五色水”的子宫环境。这个子宫环境看起来象一个“九字形羊头谷”,一个羊角为台中台,一个羊角为谷中谷。曲里拐弯的九字结构称为“九阿,曲阜,九州”;九字区因“蛙声如雷”而称雷泽;因雷泽位于“姜水之正阳”,边缘又“迂回缠绕、如花如画”,故又称“华泽、阳纡”;因蛙声始于夏季,故雷泽又称“夏泽、九泽、丹泽”,进而“华泽、夏泽”也称“华夏”;羊角谷称为“玉阙、贝阙、天阿”。

姜氏部落因“羊头谷”而取姓为“姜”,音从“地羊”,其中“地”古读“记”。羊角台位于北斗位,因位置、结构、形状都类似于人的右耳, 故特称羊角台为“邰”,并因此称羊头城为邰氏姜。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 羊头城与邰氏姜

因邰如同太白山,为众“黄台之王”而称“皇邰”;因邰为“盆山瑶台、曲阜悬池”之窑洞群,又称“天台、天池、天山、天俯、天墉、瑶池、瑶台、瑶圃、后瑶、后宫、悬圃、玄圃、崦嵫”等。

因邰氏姜具有九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的天井窟窿而称“空窿墟、窟窿城”;因语音误会,“空窿墟”被误写为昆仑墟, 所以失去了原有含义,并演化出许多神话。

“墟”原意为“老虎之窝”,“昆仑墟”就是“窟窿之城,老虎之穴”。

因邰氏姜的“东海、龙潭、大濠”是稀有金色蟮龙的唯一产地,而蟮龙又是早期的祭祀品和待客品,所以“龙”被异化和神化为“马头、鸡爪、蛇身”之怪物,祭“蟮”被演化为“天子封禅”,其中“蟮”读“颤”。

“龙潭虎穴”原指昆仑城,现在取意“凶险之地”实为误解所得。

因邰氏姜具有四海三桑,所以“昆仑城”又称“沧海桑田”,现在的“翻天覆地”之意源于误解。

古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实为四渊池,“三桑”是指“扶桑、桑野、弱桑”。

始祖燧人氏因发明燧石击火而成为天子炎帝,都于汤谷城。

燧人氏创立了帝国时代,一直持续到清朝。

从燧人朝到清朝,中国社会都是帝国社会,不存在奴隶社会,方国联盟说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整个帝国时代都是“改朝换代不改制”,呈现出一个连续传承和连续换代过程,不存在特殊的“奴隶-封建”断层,不存在本质性的体制突变,一直按照“君权神受,战争改朝”的模式发展,逐步由初级的“帝国分封制”过渡到高级的“帝国集权制”。

华胥前,邰氏姜又称斯歧城、雷泽城、窟窿城、昆仑城、瑶台城、天墉城、瑶池城等。

华胥时,邰氏姜又称华胥城、华阳城、阳华城、阳纡城、华胥洲等。

雄黄元年,华胥氏与燧皇之子伏羲诞生,邰氏姜始称成纪城、成都城等。羲父燧皇去世后,伏羲于汤谷城登基称帝。后来因汤谷城在太白山的阴面而移都“东邰”成纪城,邰氏姜始称“陈”城, 邰称为陈宫。“陈”即“东邰”,古读“成”。“生成徙陈”意指“入主东宫”,而不是“游牧迁徙”。

太昊元年,邰氏姜又称?谷城、陈国城、陈仓城、太阳城、玉皇城、天帝城、天山城、天池城、天庭城、天水城、宛丘城等。伏羲冢位于昆仑丘之上直径10米,高15米,穆天子祭拜后再无人问津,遗憾的是1975年被人去土铲平。 伏羲死后,女娲称帝。关中发生地震,导致洪水泛滥,猛兽肆虐,凶禽横行。女娲力挽狂澜,降伏洪魔,除害济民,烧制土灰,修补渭堤,天下重归太平。

神农时代,陈宫变成了侧宫和后宫,称为旧陈宫,陈演变成了“陈旧”。天子宫改为“东宫、曲阜宫、苍龙宫”,“阜”是邰氏姜的河谷边缘的象形表示,音从“俯”。新添东、中、西三皇宫的“龙城”粗看起来象“鲁”,故称“鲁城”。鲁字音从“龙粗”,孪生“粗鲁”。邰氏姜又称“古陈城、鲁国城、曲阜城、扶桑城、穷桑城、姜阳城、姜水城和姜氏城”等。“初陈徙鲁、初桑都曲”意指“由王称帝、入主东宫”,也不是“游牧迁徙”。

炎帝榆罔时,诸侯相侵伐,轩辕摄政,于战争中发展强大,随与炎帝决战于邰氏姜的阪泉之野,三战而灭炎帝。榆罔死葬阪泉南部或白龙岭,因毗邻长沙,故有“崩葬长沙”之说,但古长沙在邰氏姜。轩辕由扶桑宫搬住天子宫, 登基称帝。榆罔、轩辕、蚩尤本为三兄弟,榆罔死后,蚩尤起来报仇,与黄帝决战于中冀,失败被杀。最早的“冀州”为邰氏姜的“南田与北田之共”,冀州就是九州,九州实为九字州,历史上不曾存在九个州之“九州”。后来冀州为关中平原,再后来为两河流域,不过两河不是现在的两河,而是指渭河从宝鸡的西山口流到黄河再沿黄河流入山东前。用现代人的冀州观是没法理解历史的,本来逐鹿之地为两河相交的三岔口,却被历史误会为河北逐鹿。

黄帝时,邰氏姜又称轩辕城、寿丘城、不死城、姬水城、姬氏城、桥山城、衡阳城、衡山城、苍龙城、白龙城等。黄帝与其妻死后均葬于邰氏姜的桥山。 桥山又称“古歧山、常阳坡、阪泉野、石桥山、衡山、弱桑、崦嵫山”,为古墓地之一。黄帝冢直径10米、高30米,庆幸的是仍然默默存在,有史以来从未有人打扰过,其真实性无须怀疑,但不能完全排除其它天子墓的可能性,如女娲墓、列山墓、帝柱墓等。

颛顼时,邰氏姜皇城因洪水被长时间淹没,颛顼移宫“天帝之丘,昆仑陈宫”。 史称“天柱折(昆仑地震),地维绝(渭堤决口),天倾西北(皇城淹没),故日月星辰移(移居邰宫)”。

尧舜时,邰氏姜称为有邰城,邰冀州为农神后稷封地。邰氏姜又一次发生大洪水,雷泽区的姬水长时间不退,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昆仑城。邰氏姜因此称为龙门城、积石城。

夏禹疏通邰氏姜的龙门后,皇宫又从北宫移至东宫。据《三海经》推断帝喾、帝尧、帝舜死后都葬于邰氏姜的不死山。

《史记?五帝本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这里的“历山、雷泽、河滨、寿丘”均在邰氏姜,远古时“河、河水”专指“十里中国河”,没有泛指之意,非中国河之河滨称为“水阿”。现在的“河”相当于过去的“水”,而现在的海相当于远古的“无底大壑”,远古的海指“渊、池、能徒手抓鱼的地方”。《三海经》大多描述的是邰氏姜的周边地理,同一个地方多达十几个名称,甚至五六十,不研究邰氏姜地理大多是找不到的。

夏朝的都城一直设在邰氏姜,昆仑城称为“夏台”。

商汤灭夏以后,邰氏姜为商之初都,称为“蒙亳、西亳”,从成汤到中丁,历经10帝。

商朝中期,国都从邰氏姜先搬到河南偃师,再搬到郑州,历经10帝。

商朝后期,国都从郑州搬到安阳殷墟,历经12帝。

商朝末年,发达后的周文王从歧山移都祖籍邰氏姜,定都昆仑城。

与此同时,姜子牙也回迁祖籍,定居于邰氏姜的龙门南侧,取村名为姜尚, 姜子牙的钓鱼台就是龙的唯一产地邰氏姜龙潭,即《山海经》中的“渤海、东海、虞渊”,现在称为大濠。

西周时,邰氏姜为西虢城,也是周的陪都, 穆天子西征会王母之地就是邰氏姜。

东周时,邰氏姜东近旁设置邰县城。

秦朝时,邰氏姜或邰氏姜东近旁为邰县城。

西汉时,邰氏姜为杜阳县城。

东汉时,邰氏姜为武功县城,定名太子藏,但百姓一直称邰氏姜。

三国和西晋时,邰氏姜为武功县城。

北魏时,邰氏姜先为周城县城,次邰氏姜西口为美阳县城,后移治中亭川(现武功镇)。

上世纪九十年代,邰氏姜成为废墟,两横水、五色水、九天井和曲阜瑶池的残迹犹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 姜水河与邰氏姜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6381.html

相关阅读:黄帝曾孙之女竟然嫁给一条狗?
黄帝的妻子是谁 黄帝有几个妻子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吴刚是谁?吴刚为什么会在月宫伐桂?
中国汗青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黄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