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曾于1998年登陆。时值上海第二次汪辜会谈,蔡英文以“陆委会咨询委员”身份参与。在海基会专刊的历史照片里,可见当时蔡英文曾访问北京香山碧云寺,并在孙中山纪念堂前留影。
30年前民进党曾掀起“西进大潮”,如今两岸会不会“地动山摇”?
2016年1月16日,民进党在领导人选举和“立委”选举中均大获全胜,掌握了执政权。
两岸三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红绿蓝之间的关系或将重组。在一般认知下,红蓝关系,以及蓝绿关系都比较容易理解。而民进党与大陆的交流却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容易遭人忽视。
的确,民进党党纲中写明“建立主权独立的台湾共和国”。但民进党自身的发展也伴随着两岸政策的变化,诸如冻结这一“台独”党纲的议案也曾被提出。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进党与大陆之间的来往频繁、绵密,从文化往来到事务交流,都有相当进展,在关键的政治来往上,也出现一定的微妙变化。
1986年,创党之初,民进党只是一群“非国民党人士”的集合,出于对 “共同的敌人”国民党的认知,大陆颇为善待民进党人士。如1980年4月20日的《人民日报》以《台湾当局蓄意制造高雄事件迫害非国民党人士》为题,报道 国民党政府对黄信介、施明德、吕秀莲、陈菊等8名党外人士的审判,谴责国民党当局“迫害台湾非国民党人士、镇压台湾爱国民主运动”的行径,并称美丽岛事件 是“是台湾当局预谋的一个圈套、蓄意制造高雄事件”。民进党同样采取了“主动、积极、开放、和缓、接触”的政策基调。
然而,随着民进党内主张激进台独的“新潮流系”崛起,1987年11月,在民进党第二届全代会上,通过了《民进党台独言论自由决议案》,强调台独的论述,引发了大陆的不满。
人民日报专门对此发文,这是“民进党”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
但民进党人依然对大陆充满好奇,90年代初民进党人纷纷登陆,或满足好奇,或回乡寻根,受到了统战部门的款待,也与众多学者进行了交流。在这一批“大胆西进”浪潮中,有前民进党主席许信良,还有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等政治明星。
1991年,时任民进党“立委”的陈水扁通过台南同乡牵线,在北京参访、游览了四天。这位后来登上“总统”宝座的民进党人还曾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据台湾时事评论员汪用和描述,陈水扁是以“立法委员”的身份,带了他的办公室主任、带了助理,还有一名企业董事长,另外还有三名记者就到了北京。住在当时最豪华的王府饭店。而且到了之后就提出要求说,“要见国务院总理,要见国防部长,要见外交部长等等人士,希望你们可以代为安排。”陈水扁主要就是想要了解大陆在什么情况之下不会打台湾。座谈会上,他给大陆方面的感觉是比较挑衅。大陆方面的形容是:比较不像做客人的感觉,态度是不友善的。
而早在1990年,尚未参选公职的吕秀莲就赴北京参加“香江会议”,并在西安、武汉、厦门等地参观。此外,她还曾赴祖籍地福建漳州南靖县祭祖。在一口水井边,吕秀莲曾说“我要喝一口故乡水,这就是饮水思源”。
在双方眼里,都“很不了解对方”。在吕秀莲与统战系统官员座谈时,吕秀莲曾称,其在北京与统战系统官员座谈时,“我告诉他们台湾的民意分布状况时,他们很吃惊,他们认为台湾民众都想快点回归祖国。我告诉他们一些数据,他们也觉得我给他们提供了不一样的信息。
本次大选蔡阵营的“操盘手”邱义仁也曾在90年代登陆。1998年7月,时任民进党秘书长的邱义仁到厦门,参加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主办的两岸关系研讨会。由于其秘书长的身份,因此被台湾媒体称为“50年来台湾各主要政党中在任最高党职到大陆的第一人”,并认为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邱义仁回台北后,立即举行记者会,指出:“目前的美、中、台关系已往中共倾斜,如果台湾的回应只是拒绝两岸往来,只是说‘不要’,对台湾不利,台湾将成为‘麻烦制造者’,因此台湾必须与中国大陆多接触、了解。”他还认为,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不该再扮黑脸”。
当然,对于民进党的“台独”党纲,两岸也有很多激烈讨论。许信良这样回忆自己与统战官员的沟通:“国民党认为大陆与台湾的‘主权’是一体的,民进党却主张主权要分割处理。”而陈水扁在登陆时,更是带来他仿照两德条约写成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条约》,还要求见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但未能如愿。
1996年台海危机之后,海基会副秘书长率三党代表团访问北京,此间便有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颜万进,海基会的考虑是:“民主政治政党轮替是平常之事,如果民进党有一天执政,毫无大陆经验对台湾是非常危险的事。”
参访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时,颜万进问了两个问题“如果台湾局势有了变化,宣布独立,请问解放军态度如何?”研究会秘书长秦朝英立刻答复:“四个字,遇独必打”。颜再问:“如果台湾宣布独立,美军协防台湾,请问解放军态度如何?”秦秘书长答复:“八个字,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这相当于为民进党画下一条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曾于1998年登陆。时值上海第二次汪辜会谈,蔡英文以“陆委会咨询委员”身份参与。在海基会专刊的历史照片里,可见当时蔡英文曾访问北京香山碧云寺,并在孙中山纪念堂前留影。
这张1998年10月17日摄于碧云寺的照片中,在民进党“执政”时期曾经担任“行政院副院长”的吴荣义(右四)也入镜,吴荣义当时的身份是“国统会研究委员”。
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内主张稳健的美丽岛派系被边缘化,陈水扁希望通过“台独”主张凝聚支持者的意识,上台后做出种种挑衅大陆的言行,让两岸关系再回冰点。
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任民进党主席谢长廷依然邀请厦门市长访台,并有意以市长身份访问厦门。但即使谢长廷将这一活动定性为“地方交流”,依然几乎遭到党内一致反对,谢长廷只好取消行程。此间5名民进党“立委”希望赴上海、江苏参与研讨,但陈水扁拍板:“两岸没什么好接触的”。这个访问团也终止了行程。
民进党两次败选:检讨大陆政策 事务交流成主体
2008年,民进党败选,重新成为在野党,为了争取民众的认同,民进党也需要提出更为务实可行的大陆政策。
从实际的角度来说民进党众多县市长发现,整个两岸的局势也好,或者整个区域的局势也好,他们如果再继续闭锁,只会使得他执政的县市,他的人民,他的民生经济会更加困苦,所以他们必须做一些突破。
虽然民进党仍然规定,担任公职或党职的民进党人参访大陆必须经党中央同意方可成行,但在处理此类交流案中,除一些民进党人试图参与国共论坛被阻挠外,大部分人的申请都得到批准。在2009年,民进党创党党员许荣淑、范振宗因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而被开除党籍。
2009年5月,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上海兴国宾馆会见高雄市市长陈菊。
2009年5月21日,民进党高雄市长陈菊前往大陆,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为高雄市主办的世界运动会宣传。陈菊在民进党内有着“大姐大”的地位,目前仍担任高雄市长,并任蔡英文竞选总部主委,蔡执政后有担任“行政院长”的可能。
在2010年“五都”选举刚一结束,民进党便已着手建立两岸沟通架构的部署。当年12月初,任党主席的蔡英文设立两岸关系智库,以加强党内大陆政策论述以及和大陆直接交流的机制。在2012年大选中,虽然没有改变“台独”价值观,但蔡英文的两岸关系观,比其前辈们来得缓和许多,并多次表示对“中华民国”的认同。
2012年败选之后,民进党通过“大选检讨报告”,民进党发言人表示,检讨报告结论提到,民进党未来除了更深入研究中国大陆的变化、与其对台战略,也应该更具体展开双向的交流,摆脱“反中”、“锁国”等错误的刻板印象。
此后,民进党发言人以及绿营学者纷纷登陆,被媒体称为绿营的大陆破冰之旅。民进党台南议员认为:“党内有一股想要‘知大陆’的力量。民进党内的精英对两岸议题一直有高度兴趣。”
对此,国台办作出友好的回应:2012年4月25日,国务院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范丽青表示,民进党坚持“台独”立场是阻碍他们与大陆交往的症结所在。民进党人士,尤其是民进党的基层人士,他们愿意到大陆来交流访问,我们都欢迎。5月16日,国台办重申了这一立场,发言人杨毅表示,只要民进党改变“台独”立场,我们愿意作出正面回应。
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会见出席第四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各界人士时强调:我们也欢迎民进党人士以适当身份到大陆走走看看,多了解大陆的发展情况和对台政策。
时任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的王毅8月23日回答媒体有关民进党指标性人士来访问题表示,民进党人士特别是指标性人物如果以个人身份到大陆走一走,需要在适当气氛下有适当身份。只要民进党人士欢迎、支持两岸关系改善发展,我们都愿意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实际了解大陆的发展进步以及对台政策。
7月,民进党恢复设立涉大陆事务的部门。
8月,民进党新潮流系(主张台独)大佬洪奇昌受社科院邀请,以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身份率团访陆。洪奇昌访前表示:“作为极可能在2016年执政的政党,民进党应积极与中国大陆对话及互动,并应和大陆建立起制度化的互动机制。”
11月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洪奇昌陪同下低调踏入民进党。据悉,吴敬琏是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上任以后,第一位到民进党拜会的具有半官方色彩大陆学者。随同吴敬琏拜会民进党者,包括一位研究员、助理研究员,以及一位国台办官员。前台湾“陆委会”主委、民进党政策会执行长吴钊燮说,与吴敬琏这么资深的官方智库人员接触,“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不涉及“民共交流”。
大陆对民进党的了解也出乎一些政客意料。2012年10月,台湾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应国际调酒协会的邀请,前往大陆参访,成为民进党内曾任台湾公职的政治人物中,访大陆层级最高的一位。谢长廷表示,此行以个人身份前往,没有政治前提。对于相互了解,谢长廷说:“大陆对我们研究很彻底,他们光是对台工作就有百万人,共产党有党校,对台湾很有研究,有关民主运动、环保等议题,他们都有在研究。”
此外他还援引数据说,台湾几项民调认为我去对两岸交流主要政党良性互动都有帮助,支持我去大陆,认为是正面的44%。他表示:“有人质疑我做的对不对,我觉得应让民进党有多一种选择,多一种可能性”。
虽然有独派“立委”批谢长廷“言行宛如奴才”,但时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说:“对于谢院长登陆,我是正面看待,不要人身攻击。”民进党“立委”赵天麟也认为:“独派太情绪无助两岸共识凝聚。”
虽然这一轮登陆潮,起到了酝酿气氛的作用,但整体上仍然属于仍然是在民进党败选后的应激策略,并无系统性的机制,正如吕秀莲在事前所做的评论:“若不订准则,党内的人会抢着去大陆,吃相会很难看。”
蔡英文曾设“鸿门宴”邀张志军 被国台办识破
民进党人轮番访陆,也有在各个派系争权的考虑。2014年初,民进党主席选举在即,“三只老鹰”(苏贞昌、蔡英文、谢长廷)相互竞逐。1月初,蔡英文的核心幕僚、小英教育基金会执行长林全率团访问大陆,被外界视为给蔡英文登陆“试水温”。
据称,林全访陆主要是了解大陆在三中全会后如何规划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以及未来将如何应对经济转型的挑战。访问团参访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等大陆官方机构,还有天津滨海新区以及百度、联想等企业。
有媒体询问此行是否为蔡英文未来登陆“铺路”,蔡英文1月20日称,“现在真的没有计划要到中国大陆参访”,参访必须要“对台湾有益”、“对两岸情势稳定有帮助”的情况下,或许有一天这些条件会成熟,但“现在并没有”。蔡英文还把矛头对准长期活跃于两岸的国民党,称两岸交流不应沦为特定政党或少数人垄断的活动。
台“中央社”称,蔡英文曾任“陆委会主委”,对大陆议题并不陌生,在党内有谢长廷抢先登陆,并提出“宪法各表”主张,而苏贞昌又有党主席职务之便,在“对中政策检讨纪要”有一定发言地位的情况下,蔡英文势必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2014年5月,蔡英文高票当选民进党主席。
6月底,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对张志军来台一事抱持正面态度,认为两岸交流应正常化,破除民众对民进党“逢中必反”的印象。她表示“只要不设前提”,她也可以和张志军“在民进党中央会面”。
然而,这个“不预设前提”,就基本上否认了九二共识的国共交流基础。蔡英文并未提出清晰两岸政策,故这一提议的诚意着实令人生疑。另外,蔡要求在民进党总部会面,意在要大陆为民进党背书。
这一企图自然被识破。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对此回应:“我们对民进党的政策是明确的、一贯的,我们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的立场也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我们真诚地希望台湾的各个政党都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广大民众的福祉为重,奉行积极、正确的大陆政策,同我们一道开创两岸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其后,张志军会见了陈菊,并未与蔡英文会面。
在这段时间,民进党籍台南市长赖清德访问大陆,以及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赵天麟访陆,但并未透出实质层面的内容。
2015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这两天阐述对台工作方针,相继强调“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习近平指出“如果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遭到破坏,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蔡英文对此谨慎表示,我们的重点都放在两岸的和平稳定。她强调,两岸关系不是国共关系,尤其,台湾已进入民主常态,会发生政党轮替,不论哪一党、哪一个人执政,两岸的任何一方都有责任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责任。她说,如果民进党执政也会善尽此一责任,维持两岸和平稳定的关系。
2015年4月9日,蔡英文提出了“维持现状”的两岸政策。然而这一政策广受“表述模糊不清”的批评。
“习马会”的重磅消息放出后,蔡英文很快做出反应,她并未反对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主要抨击焦点聚集在国民党事前的黑箱与程序不公开。这番回应为双方交流留下了一定空间。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马习会”会后记者会上转述了习近平的主张:“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
习马会后的12月,蔡英文又提出了处理两岸关系的三原则:“沟通、不挑衅、不会有意外”。然而蔡是否认同“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成为选战的焦点。
在12月25日的电视政见发表会,蔡英文不但重提1998年她随海基会前董事长辜振甫前往上海参加“辜汪会谈”的历史,更强调“民进党没有否认1992年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也认同当年双方都秉持相互谅解精神,求同存异,希望两岸关系往前推进的这一段协商沟通的经过和事实。这也是两岸交流累积成果的一部分。”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对国台办的隔空回应。
如今蔡英文已经成功当选,民进党也将成为执政党。她释放的信号是反映了态度的真实变化,或仅仅是选举的把戏?
之后的民共交流会如何进行?仍然有待观察。
欢迎大家关注最优雅不会污的奇闻异事网公众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363384.html
相关阅读:选人用人须经得住倒查
重温血浆经济和艾滋病的混乱时代
大汉奸戴笠:敢于中情局合作 更敢和美国叫嚣
三十五个真实的中国历史
王熙凤操办的两场葬礼 竟是她人生的高点与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