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明末宰相文安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明朝历史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永历四年四月进,五年二月出

  任职时间:1650-1651年

  任期:1年

  字铁庵。汉族,夷陵(今湖北宜昌)人。天启二年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权臣薛国观弹劾,罢官家居。南明福王起为詹事,唐王召为礼部尚书,都因交通不便,未就职。永历四年(1650),到梧州见永历帝,任东阁大学士。次年,为联络川中诸镇之兵,自请往四川督师;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到贵州都匀时,为孙可望所拘。数月后脱身到川东,联络川鄂边境的农民军——夔东十三家抗清。永历十三年,督十三家中的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十六营由水路会攻重庆。后因十六营中的地主武装谭弘、谭诣杀死谭文致遭失败。不久病死。

  明朝末年,清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时值国难当头之际,被困在大西南的永明王拜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宰相)。本来,文安之打算长期隐居夷陵故里,但他“见国势愈危,慨然思起扶之”,故不再推辞,于永历四年,即顺治七年(1650)六月在广西梧州朝见了永明王。以上这首诗就是当年文安之从家乡出发赴任途经龙泉时,写的题为《龙泉晓发》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充分表达出他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光复天下的决心。

  据《明史·文安之传》记载,文安之,夷陵人(今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文畈村),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永明王拜为东阁大学士(宰相)。崇祯二十三年,即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六月,安之竭王梧州。时严起恒为首辅,王化成、朱天麟次之,起恒让安之而自处其下。从曾经任文畈村党支部书记文道生所珍藏的《文氏族谱》中,我们可以对文安之了解得更加详细:文安之,行一(文国桢的长子,排行一),字汝止,号铁庵,生于万历二十年(1582)五月初四午时。辛丑科史式二名,壬戌会十一名,联捷。官翰林院,历十四任至熏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督师经略川、秦、楚、晋、豫,调督熏恢剿各路兵马钱粮。特制莽玉金章,文渊阁大学士,赐上方宝剑便于行事,吏兵二部上书。卒于永历十三年(即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九月初八日未时,葬于巴东平阳下坝。 历史

  当文安之中进士后,由庶吉士改任检讨官时,奸臣魏忠贤当朝,那些想往上爬的人,都去投靠他。文安之不随大流,便去职还乡休息。魏下台后,文安之被召用。到了崇祯末年,任职为南京师业。后来又提升为国子监任祭酒长官(相当教育部长),负责掌管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由于被薛国观所迫害,被朝廷革去官职而归故里,开始过着清贫的田园生活。

文安之任宰相时所铸永历通宝背壹分钱币

  在此期间,文安之还到容美土司(今五峰、鹤峰、巴东一带)的土家族地区生活了两年时间。他深知水烬司唐镇邦有才略,便在其司治住下。在那里,他对容美司田玄写的《秀碧堂诗集》、田圭的《田信夫诗集》等进行了认真的评点,并于顺治三年(1646)秋为《秀碧堂诗集》写了序。在一首对答诗中,他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豺虎心何厌?凶残众所骄。满怀悲愤事,留与话渔樵!”。因此土家族人民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离开容美土司时,土家族兄弟踏歌相送:“秋水凄日,溪桥长别时。缓随赤象步,微咏白驹诗。亡国音同哽,无家路倍歧。”(田甘霖:《送文铁庵先生往施州》)直到后来文安之当宰相后,土家族兄弟都还在日夜思念着他:“梦想何曾到,颠沛遘会奇。人生如晦塑,有盈必有亏。若非逢阳九,何由至于斯?”(田信夫:《巴东行呈文铁庵相国》)文安之殉国后,土家族兄弟悲愤欲绝:“炎海瘴江几度深?君恩未报却相侵!经纶漫措擎天手,慷慨孤县夹目心。虎豹重关何处觅?啸吟多句独堪钦!可怜杜宇春来恨,啼向愁人泪满襟。”(田甘霖:《哭文相国先生》)

  精忠报国

  文安之多年闲居乡间,南明弘光帝、隆武帝都曾下诏起用,因干戈不息,交通困难,没有赴任。国南当头,匹夫有责。当这一次接到永明王的任职诏书以后,文安之不再等闲视之,慨然走上了抗敌前线。当时朝廷的内阁大学士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元首”或“首辅”。文安之任大学士后,孙可望再次派人来请求封自己为秦王,被文安之拒绝了。

  后来桂林被敌人攻破,永明王迁到南宁。敌兵日愈迫近,云南又被孙可望盘据。文安之考虑到川中诸镇兵尚强,想和他们联合,共辅朝廷,就上奏请求加诸镇封爵。永明王准奏,还加封文安之为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书,总督川、湖诸处军务,并赐给他一把上方宝剑,以便指挥军队。他曾在自己的诗作中这样形容戎马生涯:“久拼身老白云边,辟谷经时歇旱烟。十里荷锄聊散圣,中流击楫仗诸贤。关西未净朱眉部,江左新传赤伏年。水外竹篱如可借,好将蠖伏当莺迁。”(文安之:《答美容司田太初〈寄怀文铁庵先生〉诗》,见《秀碧堂诗集》)他率领王光兴、郝永忠、刘礼仁、袁宗弟、李来亨等十四名将领抵抗清军。后来孙可望谋反朝廷,想私设六部、翰林等官,封文安之为东阁大学士。文安之拒不就任,和刘礼仁一起,赴川东抗敌前沿阵地。并在川东、川湖一带,和数十万将士一起耕田自给,以补军饷。李赤心、高必正等部开到广西南宁一带。李赤心死后,养子李来亨带领部属推举高必正为主将。 历史

  永历十三年,即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永明王迁都云南永昌,文安之率领刘礼仁、袁宗弟、李来亨等十六营经水路攻打重庆,准备和谭宏、谭诣会师,讨伐叛军谭文部。谭宏、谭诣不从,文安之又准备讨伐谭宏、谭诣,谭宏、谭诣畏罪,率部投降了清兵。这时,永明王已逃到缅甸,国土失尽,文安之不久便郁郁而死。

  诗文杰出 历史

  文安之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一生酷爱诗文,所到之处,多有题咏,充分表达出他忧国忧民的民族气节。其作品有《诗集》、《传记》等,清人漆嘉祉题有《大学士文公诗序》。文安之的诗歌《咏红豆》是对自己一生所作所为的性格的真实写照:“饥不餐红豆,嗟来事有无。翻疑馋壮甫,拾橡当朝?。笔渴兰朝吐,霾深鬼昼呼。可知临食叹,不独一庸儒。”(文安之:《对答田珠涛诗》,见《田氏一家言》卷十二)

  他曾亲自到分乡咸池一带采石。通过参加劳动,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咸池采石歌》:“咸池采石昔未闻,自我采之多异文。天精散落入地脉,龙章凤质何纷云。”他为自己人生途中的坎坷愤愤鸣不平:“忆我泥途见奇色,下车攀辕泪沾臆。”他以屈原宋玉自比:“屈原宋玉死千年,遗文乍向溪边得?急呼良工命龙泉,琢成十顷良砚田!”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想到当年欧阳修被贬夷陵时的情景:“黄金古藏多遗书,我欲暮晨猎其余。更将欧氏端溪谱,谱入咸池龙与鱼。”(参见同治三年版《东湖县志·艺文》)他日耕夜读,从古代仁人,到近代志士,拜读他们的文章,学习他们的精神。

  他了解到分乡郭家冲村有一位早在正德六年(1511)就中进士,后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掌管院事的尚书郭维藩,经过调查研究后,写出了《郭维藩传》,高度赞扬尚书郭维藩“一布袍十年不易”的俭朴生活。赞扬他为了报国,“一身历险涉难,其完节固本,而屡值大难无恙”的崇高品格。

  此外,他还编写了大量史料。文安之是我国著名的爱国宰相。由于他报国有功,其曾祖父文(失名)、祖父文礼、父文国桢被皇帝封为光禄大夫,文安之的五个儿子,长子文协吉得荫行人司行人,次子文逢吉得荫官至关外参议(国防立法),三子文鼎吉荫锦衣卫指挥佥事(食千户),孙子文祖粢荫官按察使司副使监军(相当省法院副院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330316.html

相关阅读:闽、浙地区古代明教失踪之谜
明朝人的性观念
明朝为何承认越南独立:只因七万明朝大军全军覆没
少保武英殿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
李之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