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十四年……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二月,军还谯。建安十三年合肥被围之后,曹操于建安十四年秋军次合肥。笔者认为,孙权在建安十四年意欲出军,当与曹操军合肥一事有关,只是在张?的劝说下,孙权选择避其锋芒,曹操也“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双方各自休养,总算是让江滩一带的人民免去一场血光之灾。孙权的第三任长史,应当是全柔。具体时间应当是在张?于建安十六年或稍晚时去逝之后。按《三国志?全琮传》的记载: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徙桂阳太守。笔者认为,这个记载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孙权为车骑将军的时间当在建安十四年,如果张?于建安十六年去逝,《全琮传》中略去张?那两年长史,直接写“孙权为车骑将军,以柔为长史”也是说得过去的。至于全柔何时卸任,诸葛瑾如何接任,由于相关史料比较契合,当无异议。按全柔徙桂阳太守当在孙权准备与刘备分荆州前后,而诸葛瑾就是全柔卸任后接任长史一职,并很快就以孙权第四任长史的身份出使蜀中,与刘备交好。《三国志?诸葛瑾传》中便有相关的详细记载: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关于这次出使,《孙权传》中也是有记载的: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以上所引便是《三国志?孙权传》对分荆州一事的记载,可以看出期间诸葛瑾与刘备之间有多次外交联络。按《诸葛瑾传》的记载,他出使蜀中的时间应为建安二十年,而且此行的任务乃是“通好刘备”,并非索要荆州。因此,建安十九年求荆州诸郡,诸葛瑾本人应当并未入蜀,《三国志?刘备传》中对孙权派人索要荆州一事也只是说“使使报欲得荆州”,并非提及人名。面对刘备的不合作态度,孙权先是置南三郡长吏,笔者认为,此时便是全柔卸任、诸葛瑾接任之时了。但结果却是被“关羽尽逐之”,于是孙权发兵强夺,恰逢曹操定张鲁,刘备害怕腹背受敌,于是“使使求和”,这时便需要有个人出来圆场了,诸葛瑾显然是最佳人选。于是便有了“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的后文。
有网友认为:在“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权遣瑾使蜀通好刘备,与其弟亮俱公会相见,退无私面”这一段史料中,转中司马在前,建安二十年在后,说明诸葛瑾建安二十年前就做了中司马,笔者以为,这种观点乍看起来似乎有理,事实上是不大站得住脚的。倘若诸葛瑾在建安二十年担任的不是长史而是中司马,以军职身份出使,显然是不合情理的。笔者以为:所谓建安二十年出使一事,只不过是想叙述诸葛瑾在任长史、中司马时期的为人作风,而非按时间顺序列举的。在建安二十年出使一事后面,还有大量关于诸葛瑾入主中枢之后的描述,很显然,不论是建安二十年出使一事也好,还是其它的作风也好,都指的是他在长史和中司马任上的所作所为。至于诸葛瑾卸任、孙邵接任的时间,似乎没有详实的记载,这里也不作过多的讨论了。下面将笔者所认为的几任长史排个序,以供诸公抨击之^_^建安五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六年二十年张昭长史抚军中郎将军师张?东部都尉长史病卒全柔太守长史太守诸葛瑾长史孙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203419.html
相关阅读:三国随章侃 第十二章 兖州和徐州(三)曹操的危机
浅谈袁术和孙家三代世交:孙吴崛起离不开袁术
三国演义中最为心狠手快的美女:孙翊的妻子徐氏!
张飞死因何在?手足相残是真是假?
三国历史上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