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位于赤水河中游,春秋时建有习国。红军长征时,土城归属于赤水县,现今归属于习水县。
遵义会议结束后,红军继续北上,行至黔北一带。按照计划,红军需北渡长江,与川陕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在国民党军相对薄弱的地区,建立川陕、川西革命根据地。
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虽然红军开始纠正此前三个月的战术失误,但兵力已经受到严重打击,只剩下3.7万人。与此同时,国民党军见到红军渡过乌江、占领遵义,已是非常震惊。蒋介石调派了川军、黔军、滇军、湘军及部分中央军,共约40万兵力,将红军暂时包围在了黔北一带。如果不能跳出这个包围圈,长征的红军便遭灭顶之灾。
进驻土城镇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一带分三路向西行军,朝着赤水河挺近,欲进入川南,北渡长江。而此时,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共8个师,黔军王家烈部的三个师,川军的十多个旅向红军包围而来。
红军中央纵队于1月27日抵达黔北重镇土城镇,当时前方先头部队红一军团在赤水县城附近的黄陂洞、复兴场与川军遭遇,展开激战,前进受阻。后面川军却紧紧追来。是继续赶路,还是给追击的敌人以迎头痛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红军领导人展开商议。
在土城镇5公里,有一处山地名为青杠坡,周边群峰相连,仅有一条十余里的山道与外界联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青杠坡合围夹击敌人,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为北渡长江创造有利条件。"中央军委做出了决定。
补白
这里有一条"女红军街"
走进土城,距红军一渡赤水的码头不远,有一条百米长的老街。老街宽丈许,石板铺路。两侧的木板楼以层层青瓦覆顶,格栅窗户、木板门虽经整修,依然保持了古朴。这些老木板楼分成了数十间,每间房门前都挂着标示牌:贺子珍旧居、邓颖超旧居……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1935年1月24日,红一军团攻占土城,红军指战员在土城驻留6天。红军中央总队休养连蔡畅、邓颖超、贺子珍、曾玉、刘群先、金维映等29位女红军驻扎于此。因此土城人民把这条街称为"女红军街"。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讲解员说,这些女红军们,许多人或身体有病,或怀有身孕,行动起来极其困难。除了几个身体不好的老大姐,其余的人还要照顾伤员、宣传群众、寻找民夫、分派担架……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此外,她们还要留在队伍后面做收容工作,帮助掉队的伤病员背行李。有好多次,敌人的子弹在身前身后呼啸,她们也没有扔下一个伤员。尽管她们是非战斗部队,可一点也不比战斗部队轻松。据老人们回忆,当年来到土城古镇的女红军们,曾在镇上的文昌宫搞了一次大型演出,宣传红军的主张。有上百的青年看了演出后十分激动,当场报名参加了红军。
血战青杠坡
青杠坡的主峰白马山与莲花山对峙,形成一个葫芦状,猫猫岩、凤凰嘴、寒棚坳、狗耳坳群峰相连,犬牙交错,是土城北面的天然屏障。由于川军对红军作战意图有所察觉,抢先占领了一些制高点并构筑阵地,使得红军计划的伏击战变成了仰攻战。1月28日凌晨,战斗打响。红三军团和五军团向青杠坡北端营盘顶的川军发起冲锋,在营盘顶这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山顶阵地上,激烈搏杀。红军经过数十次冲锋,终于攻下营盘顶,向永安寺推进。
永安寺的战斗更加激烈。川军潘佐旅早已赶到增援,迅速突破了红五军团的阵地,直逼红军军委指挥部。形势已万分危急。在此紧急时刻,朱德提出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毛泽东没有答应。朱德把帽子一脱,大声说:"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
朱德、刘伯承上了前线,毛泽东急令红一军团火速回援,同时命令干部团急赴前线,发起冲锋。红一军团2师跑步回援后,红军才突破了川军的青杠坡中心阵地。直到这时,红军才意识到敌军兵力远远超出战前估计。更可怕的是,川军增援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奔来。
不能这么打下去了。下午5点,中共中央在土城召开了政治局成员和军委负责人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为保存实力,变被动为主动,红军立即轻装,从土城一带西渡赤水河,向川南前进。1月29日凌晨3点,朱德下达了渡过赤水河的行动命令。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同时渡河,进入川南古蔺县境内。这就是红军一渡赤水。
情报有失误
这场战斗,红军伤亡很大,牺牲约两千人。土城之战的失利原因,80年来一直有学者研究。情报工作的失误,被认定为原因之一。战斗发起前,中央军委根据相关情报,判断敌人约四个团,红军与敌军的兵力对比是4比1,有明显优势。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敌军是6个团上万人。有一种说法是,破译敌军电报有误,时任军委总部作战参谋的孔石泉曾有这样的回忆:"我们在土城那一仗没有打好,因为对敌人估计不足。敌人发的报我们收到了,但把'旅'翻译成了'团',因此估计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一字之差,让红军陷入危险境地。此外,红军有些轻敌,认为川军和不堪一击的黔军相差无几,但红军土城之战面对的川军郭勋祺的模范师,是刘湘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极具战斗力。
补白
"我死后一定要葬在青杠坡"
土城古镇的老街上,有家开业不久的小商铺。这是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后掉队的老红军何木林的故居。1979年,何木林去世。"我公公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葬在青杠坡。"何木林儿媳妇林成英说。
何木林是江西会昌人,1929年加入红军。何木林随红军长征到了贵北,在青杠坡战斗中,身为班长的何木林,被子弹打伤左侧大腿,与当场牺牲的战友们一起倒在了土山前。也许是当时他已昏迷,而清理战场的人并没有看到,其实他还活着。直到第二天,两个小孩子跑到战场上捡拾子弹壳玩耍,才发现了在死人堆里一息尚存的何木林。
孩子们回家叫来了大人。由于当时情况复杂,居民们没敢把受伤的何木林带回镇上,悄悄把他抬到了附近一处山洞里,休养了一段时间,这期间何木林依靠居民们送来的饭菜维持生命。情况稳定下来后,他来到了土城镇上,拖着残疾的腿,叫卖糖果食品为生,成了土城的一个普通居民。几年后,他在此成家立业。
林成英介绍,1949年后,政府对老红军有粮食补贴与医疗补贴,但是何木林却以国家处于艰难时期为由,坚持不接受政府的救助。1979年,何木林因病去世。去世前,他再三叮嘱一定要将他葬在青杠坡。"他说那里有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然而当时正值三伏天,且通往青杠坡的路尚未修好,他们只好将其葬在狮子沟的集体公墓。直到2019年,政府在青杠坡修建烈士陵园,何木林的尸骨才如愿迁到了青杠坡烈士陵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lishi/1160128.html
相关阅读:陈云忆抗战:如苏联没做这事抗战胜利起码推迟好几年
二战中日本王牌战舰“大和”号为何刚面世就已过时?
惨烈的塞班岛战役背后,还有日军更惨烈的兽行
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以百人伤亡毙伤敌军三百人
二战德国情色女魔鬼:罪行累累的T-4护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