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从当学生到参加工作,我们要参加无数的考试,要背记无数的东西,背书自然是家常便饭。很多同学背书的效率不高,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只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靠重复的次数给脑海里留下一点印记。这样背书不仅记忆效率低,难记忆,易忘记;而且很容易由此对学习产生厌恶、烦躁情绪。
二、高效率的归纳分组记忆法
归纳分组记忆法(下面简称“归分法”)就是把我们需要记忆的内容,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切题的归纳,然后把那些在逻辑上有某种关联的要点归为一组,这样,整个内容就被分为几个大组,组内要点有内在逻辑联系,组与组之间也具有某种关联。这样,知识被连成了片,一记一大片,一回忆也是一大片,记忆的效率当然就成倍提高了!
例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怎么记忆呢?
虽然每个“荣耻”都有14个字,但每个要点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其主要内容,第一个“荣耻”所说核心就是“祖国”,当然是热爱为荣,危害为耻。第二个“荣耻”所说核心就是“人民”,当然是服务为荣,背离为耻… 依此类推,八个“荣耻”可用下面的八个词来概括:
祖国、人民、科学、劳动、互助、诚信、守法、奋斗
这样,首先我们就将所需记忆的负担减少了,从原文的112字减少为16字。记忆当然就容易些了。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这好象不行吧?第一个“荣耻”是“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你现在就让我记忆“祖国”,这不是一回事啊!我上考场答题,就写祖国二字,肯定丢分呀!这一点我想同学们应该可以放心,你想想,现在有道题目让你回答“八荣八耻”的内容,你知道有一个要点是关于祖国的,你难道不能从祖国还原至“以热爱祖国为荣”么?“荣”是热爱,“耻”是什么呢?肯定是热爱的反义词啊!只要我们事先稍加记忆,这个“危害”是可以轻松还原的。“祖国”,是你自己在深刻理解所记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你再把原文内容还原出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朱?基前总理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答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中国原子弹间谍案”问时曾说“美国人在所谓的中国窃取美国军事机密问题上犯了两个‘过低估计’的错误。第一,过低估计了美国自己的保密能力;第二,过低估计了中国开发军事技术的能力!”我想,我们的同学们在背书这个问题上,可能在潜意识中犯了一个“过低估计”的错误,一个“过高估计”的错误:过低估计了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过高估计了自己的死记硬背能力!
当然,将来你还原的精确度和你归纳的准确与否有直接的联系:归纳越到位,还原越容易,越完整!而归纳的是否到位,取决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以及你的归纳总结能力。
现在,我们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分组”。从逻辑上,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相互之间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一定有某种内在的关联,我们现在就是要找出其中的联系!然后,把逻辑上具有某种内在联系——如因果、相似、相近、同类、种属、反义、对照、递进、衍生等等(此处无限,无法穷尽)——的内容归为一组,这样的好处是把所需记忆的内容连成片,记住了一个自然就记住了一片,想起了一个也就想起了一片!
好比,对我们归纳的这八个要点,可以这样来分组:
[attach]226033[/attach]
其中,“祖国、人民、科学、劳动”归为一大组,是因为,我们以前不是经常受到这样的教育吗: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爱护公共财物),其实这四个东西早已经是我们知识体系(或者价值观念)的一部分了,现在是把“八荣八耻”的新内容纳入到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丰富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
再细分一下,“祖国、人民、科学、劳动”这一大组还可以再分为两小组,祖国与人民一组,这其中的逻辑自不用说,科学与劳动归为一组,这也不用赘述。
诚信和守法在逻辑上应该有比较强的联系,诚信的人当然会守法,这可以理解为因果。或者,守法是最低的要求,诚信是高一点的要求,那么可以把二者理解为递进关系。
互助和奋斗归为一组,可以这样来理解它们的逻辑关系:奋斗是自己个人要努力进取,互助是大家相互帮助。自己既努力,又善于与人团结互助,这不就是非常完美的统一吗!
分组,是一项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和成就感的,激动人心的工作!其本质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到我们强大的已有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中,与现有知识体系融合。
很自然的,同一个内容,不同的人分出的组很可能千差万别,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这不要紧,只要你自己觉得好记,那就用你自己感到舒适的方式分组吧!
但是,仅仅112字的这个内容,如果不想点办法,而是死记硬背,不容易呀!要点一多,就容易犯晕!死记硬背的结果是这些要点在脑子里杂乱一片,记住了这个忘了那个,好不容易记住了,回忆起来又容易丢三拉四!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信息存储的时候就是无序的,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你没理清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三、归分法高效率的理论分析
1. 理解的东西容易记
我想这一点不会有人反对。归分法实施的首要前提是归纳,而准确归纳的前提是对所记内容的深入、透彻的理解!
因为先有透彻、深入本质的理解,所以有了高效率的记忆。
2.成片的比单个的容易记
形象但不一定严谨的比喻:一套《资治通鉴》在书柜的位置比一本《思维方法》的位置要深刻吧?
3.合乎逻辑或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东西容易记
“分组”融“成片”和“逻辑”于一体,记忆效率高是自然的。
四、归分法的操作要点
1.深入、透彻理解所需背记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的、高度忠实原文的、击中要害的、精当简要的归纳。
因为只有透彻理解了需要背记的内容,才可能做精当的归纳。归纳出来的语句尽量简略,多则一句简短的话,少则一个词,一个字。
归纳是否精当、到位、击中要害,是将来回忆时能否准确还原的关键。
2.归纳可适当考虑分组的需要,根据分组的需要进行总结。
3.原文要点的顺序可以根据分组的需要进行重新排列。
4.分组时,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既要找到(或创建,更多的可能是创建)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又要敢想,不要拘泥于某些框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无限多个角度建构。
5.对于要点之外解释性的文字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以理解为主,不必成为我们的记忆及心理负担。
如果有意识地经常运用这种方法背书,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记忆的效率,而且也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
五、归分法适用范围
一切包含需要大段大段记忆内容的教材均适用,如政治、语文、经济、法律、新闻等,不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也不论是中考、高考、考研或各种资格考、职称考。
当然,很显然,这种方法在学习数理化、背英语单词等领域是没有用武之地的。
对于适用的课程、教材,里面的内容有多少适用归分法记忆呢?我的理解,基本100%适用,但有些内容,作者本身其实已经进行了精当的归纳和有逻辑的排序,或者要点精当且少,本身就已经好记了,不需要我们再用归分法加工处理。这时候,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是适不适用的问题。如果大家在背书的过程中,有感觉难以记忆的内容,请来大家网方法区提出,我们可以为你归纳、分组,给你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案!
原文的要点越多,越是杂乱无章,归分法的威力就越大!因为要点之间可能组合的方式就越多、调度的空间就越大!
现实中,这种方法其实已经在被非常广泛地使用着。除了开篇就提到的“八荣八耻”,还有“两个务必”,“三个代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三反”,“五反”,“四清”等等提法,用的不就是归分法么?!
六、归分法的功效
当年我从物理专业跨专业考金融研究生时,从接触金融教材到参加考试,不过四五个月的时间,我就是用归分法把大概6、7本金融、经济教材(当然还有政治、英语、数学等要复习),从头到尾都背下来了(当然不是逐字背,是指一切要点)!后来参加经济师职称考试,2、3本书,我只用了3、4天的时间(不过,其中的很多内容我已经熟悉)!当然,请大家不要误解,我不是夸耀我的有多好,相反,我没觉得我的记忆力比谁好,我只是想用自己的情况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
我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用归分法一个星期背会一本书的同学大有人在(极端的情况有用一个晚上就通过一门全国统考的,不过,只是背了我给的重点)。如果我不用归分法为他们总结要点,很多同学往往就不适应。
我常常想,如果某个有公信力的机构愿意测试,我可以向他展示,用归分法完全可以在二周时间内,把任何专业的、500页以内的任何书籍从头到尾背下来(当然是类似于政治、法律、金融、新闻等这种可以用归分法记忆的书籍)!
七、归分法应用精彩案例(见一楼)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jiyifa/80574.html
相关阅读:故事情节的记忆
超级记忆法的秘诀重复记忆
记忆要领
地理学上的分类
合适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