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导人在运用教练技术时要学会区分当事人是否存在教练需要。
当一个人饥饿时,他最需要是的一条鱼,而不是教他钓鱼的方法;
当一个人病重时,他最需要的是治疗,而不是告诉他身体如何的重要;
当一个人溺水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救生圈,而不是游泳的技术。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会很迫切地希望从自己的上司那里立即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只会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给上级。没有学过教练技术的领导人就会很不耐烦地把自己的意见给下属,不过这种“解题”式的管理方法会让领导人感觉到很累。因为我们请员工的目的不是让他仅仅发现问题,而是请他一起来解决问题。
教练型领导遇到这类问题时,并不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反问对方:“你说怎么办?”等到属下想好了一个解决方案过来请示汇报时,领导人又讲了:凡事至少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请多想几个方案后再来找我吧。下属想出了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案再次找到领导人时,领导人就会和属下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告诉给属下。不过最后还会强调,最终的决定还是要你自己去做。
领导人如果习惯于属下一有问题来找就直接给方法、给答案,所带来的结果就是领导人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能干,越来越累,属下越来越白痴,越来越无能。不直接提供答案,会引发下属作深层次的思考,锻炼员工的自主性,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运用中也要活学活用聆听、发问、区分等技术。教练虽然不提倡直接给答案,但是也要区分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总不能发现小偷进入办公室正在偷东西还要教练别人“你说该怎么办?”。
2.确认教练目标/92
教练目标=下属目标?
教练目标=下属即时目标+确认是否存在教练需要+下属下步目标。
很多情况下,下属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以及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个时候需要先协助其厘清目标,设立目标之后再开始完整的教练过程。对于没有目标也不想设定目标的人,教练是无从下手的。对有目标、有教练需求的人运用教练技术是最容易立竿见影的。另外在企业中可能有些情况并不适合马上教练,可能会需要一些辅导,然后再进入教练过程。
教练需要区:
如下图所示,当事人在教练时最先的位置通常是在A点(现状),跟B点(目标或应该的状况)是有差距的。领导人在运用教练时要协助当事人厘清这个差距,填补这个距离。这是当事人即时的教练需求。
而C点是下步要发展的水平,是当事人的发展机遇,是未来的水平,是更高的需要。教练型领导在协助当事人完成和满足现实需要之前,找出下一步的机遇C点,这是更大动力的机遇点。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一个销售员的眼前需要是掌握销售技巧,完成销售定额。但销售技巧只能使他成为好的销售员,却不能使他成为好的销售经理或者好的管理人员,提升一步之后,才会有下一步的机遇。
也许有人还是要问:“那么到底是给他一条鱼重要,还是教他钓鱼重要呢?”答案应该是两者都有不同的重要性,要依据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灵活对待,不可以一条死规矩守到老,一条死胡同跑到黑!
成熟的领导者不但能通过教练策略支持当事人从A点到B点,更能够引发当事人在从A点到达B点的过程中对自己有了更高的期许与要求,找到实现更高目标的通路,建立起更多的信心。从A点到B点、再到C点是志在卓越的教练型领导的始终追求。
下属通过领导人的支持会慢慢建立起自信,这个自信是源于原本认为很难的事情,通过思路厘清之后发现了更多的可能,找到了更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方法,能力由此逐渐提升。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与要求。
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当事人的自信建立后对工作有了更良性的推动,也会使更多人受到正面影响,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能做到这一点时,其实已经实现了教练型领导的最高目标:不再采用过去的“上级强迫式管理”,取而代之的是让员工自我管理,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实现自动自发、自主管理。
确认目标时,可以参照第五章的SMART&A+B策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jiaolian/14145.html
相关阅读:管理教练在企业中的运用
NLP教练技术
树立威望:融洽的力量
从成长模式中探寻冰山下的自我
通过倾听来开放我们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