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运用试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等方法去研究探索,在讨论交流和研究中去发现新问题、新知识、新方法,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一个个开放性问题,实质上就是一次次创新演练.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提问,作业的编制应该重视推出开放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的开放式过程.因此解题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于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思考的源泉,是创新的火花和动力,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保护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应该努力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好奇心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去重新解读学生的好奇心.为了加强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教师更要鼓励学生让他自己去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和这个缤纷复杂的社会.如: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四、改革教学评价,整体营造创新氛围
目前,教学评估指标是一个重知识量轻创新能力的测定.教学评价是一种导向,要始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导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学习环境,让他们不再注重分数而注重能力的提高,不再注重死记硬背而注重发现创造,不再注重学习结果而注重学习过程.这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使评价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教师的主导,也需学生的主体,师生共同配合,学生创新能力才有更大的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97254.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