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了民主、和谐、平等的人本环境。如今这种学习方法已成为时尚,风靡整个教学课堂。但是,任何时尚只要一过头,问题就接踵而至。认真审视那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的观摩课,我们发现不少是模仿名师、流于形式的教学行为,缺少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不及时纠正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行为,我们将迷失教学的方向。在课堂中谁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导者?这是当前课堂上的大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自主探究的前提是老师的有效引导
事实上,我们的学生还是孩子,无论是生活经验、知识结构还是情感的体验,都不具备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它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适当地对一些知识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理解。如一位老师讲“年、月、日”一课时,在课前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一张年历卡,他问学生:“看看你们手中的卡片,你们有什么发现?”老师话一出口,不少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有学生说发现卡片上有花朵。为了体现新课改尊重学生,对学生的问题都给予评价的要求,这位老师表扬那位学生观察得仔细。其他学生听到老师表扬了那位学生后,都争先恐后地说:“有小朋友在上面跳绳。”“有好几种颜色。”……学生们说了很多与数学无关的、无价值的问题。其实,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发现一年有12个月以及每个月的天数,从而引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老师忘了他所面对的是一群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很难跟得上老师的思路。如果老师问的是:“你的生日是几月份的?”“你出生的那个月有多少天?”我相信学生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关注年、月、日的知识,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并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学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只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什么无所不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而形成的,我们要先教会他说完整的语句,教会他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会他与别人合作学习,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校园生活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一堂课如果失去了老师的主导作用,无疑是一堂不完整的课。舍弃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只会使学生茫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多走弯路、远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吃透教材,在课前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查阅许多相关的资料等。这对我们每位教师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获得进步的机会。
现在有一种极为偏激的教学思想,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多了,就失去了课改的味道;否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人文关怀。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堂乱哄哄的,学生虽能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乏捣乱的学生,老师常常无法控制课堂纪律,教学效果很差。数学作为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教学者和学习者本着严谨的态度教学和学习。如一名教师教学“角的认识”一课,讲完角的概念和直角的相关知识后,他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有哪些角。学生积极地寻找身边的角,学生A说:“教室的墙角。”老师回应:“很好,请坐。”学生B:“教室的暖气管拐弯的地方是直角。”老师还是说:“很好,请坐。”难道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能进行这样简单的评价吗?更何况暖气管拐弯处已经不是角而是圆弧了,老师还是用同一句话评价学生的回答,会使学生曲解角的概念。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严谨,相对于学生,老师在数学知识方面比较专业,一定要将角的特点讲清楚,避免学生混淆角的概念。在课堂上,老师必须有客观公正的评判,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
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审视它是否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绝不是看有无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而应看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总之,教无定法,我们绝不能把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简单化,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水平,寻找最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不要在教学中粘贴各种标签,切记,我们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来源:3edu教育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88875.html
相关阅读: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