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教授,因发现胃溃疡的"元凶"--幽门螺旋杆菌而蜚声医学界,出席本次交流活动时,他不仅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得诺奖背后的故事,更是深入浅出的向来宾们绘制了一副未来人类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蓝图。
众所周知,使用抗生素仍然是当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最主要手段,但抗生素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耐药现象正在令医生和患者头痛不已。如何预防和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对人体的侵害一直是国际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对此,马歇尔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试图通过开发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疫苗,以解决该项医学难题。马歇尔说,未来疫苗的使用将会变得更加人性化,它可以像药片、胶囊一样轻松服用,而不是用特别的工具注入人体,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时,他也表示,虽然已研究五年了,但为了安全考虑,现在该疫苗的研发还处于实验阶段。
马歇尔对世界各地螺旋状细菌感染的分布状态研究显示,在发达国家,因为有足够干净的饮用水来源,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比例正在在不断下降,但在欠发达国家,该菌的感染率依旧居高不下,令人堪忧。马歇尔教授希望通过医学家的不断努力,能够使潜伏在人体的这种螺旋状有机体被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使它与人类"和谐共处",不再对人类生命与健康造成危害。
在世博以色列馆,我们也能发现应用于医疗的科技展示。那是一粒胶囊大小的内窥镜,它可以在人体肠道内拍摄数张照片,并实时把拍摄画面传输到数据接收器,随后在电脑上播放,而"胶囊"在约24小时后会自动排出人体。有位参观者撰文说,将原始的内窥镜插进身体"不是件好玩的事",但参观完以色列馆后让他"如释重负"。有理由相信,在这些越来越先进的医学技术帮助下,我们未来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推出这种内窥镜技术的基文影像公司首席执行官纳胡姆?沙米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后,他们计划赋予胶囊内窥镜更多功能,比如可伸"手"抓取肠胃部位组织,为医生提供样本用于诊断疾病。"那时,这粒胶囊就像一艘遨游人体的宇宙飞船。"
在上海世博会,远程医疗技术也"备受推崇"。比如城市未来馆的健康社区里正在展示的远程诊断系统,即借助远程诊断设备,可以帮助人们直接把检测信息传送至医院,经医生远程诊断后,系统会自动完成药物配送,让百姓平常小病不必去医院变为现实。
在日本产业馆,展馆试图通过剧场的方式向参观者展示"与时俱进的医疗世界",他们不仅介绍其高尖端的医疗器械,还生动的向人们演示了如何通过观察体温变化,来测算女性排卵和受孕的时间。此外,有关人体和病毒 "作战"的故事,再次提醒人们注意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日本产业馆把深奥的生命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这一理念恰恰暗合了中国传统医学提倡的"大医治未病"的观点。
此间世博会也强调了医学技术的进步是没有国界的。世博澳大利亚馆总代表萨琳德表示,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生物技术领域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之间的合作与协作频率正在"快速增长"。相信通过进一步共同努力,双方将建立起极具创新性和高效性的生物技术合作关系。在德国馆,作为"德中同行"计划的参与者,同济大学教授赵旭东说,当结束在德国的学习回到中国时,我意识到中德两国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差异,我们正与德国专家们一起致力于"未来医疗"的研究工作。他表示,这项成果将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与现代化的医疗技术及数字化的医疗环境相结合,为患者带来更好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85347.html
相关阅读: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