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锁定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对冲刺高考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帮助考生减轻高考复习压力,节约时间,更好的冲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 高考生物考什么》,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考生。
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细胞代谢类
【命题特点】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本部分的所有知识点均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别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试题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展开,对两项生理过程发生的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此类试题在设计时多趋向于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
【出题方式】以坐标曲线为载体的选择题、分析说明题;以实验题型为主的实验分析题、实验设计题及学科内综合题等。
【特别提醒】1.质壁分离:蔗糖处理与KNO3、尿素等处理的比较
2.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曲线分析
3.光合作用的氧气释放量:总释放量与净释放量
4.葡萄糖、丙酮酸的分解与线粒体的关系
5.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实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
1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遗传规律类
【命题特点】在命题思路上,遗传规律的题目重在对遗传规律的理性思考方面的考查,单纯的概念等小知识点考查的概率较低。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已知亲代基因型,确定子代中不同的基因型或表现型及其比例的计算,以及以伴性遗传为背景,结合遗传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等方面上。把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思想作为主要考查对象是当前各地高考命题的大趋势,也是体现高中生物理性思维的重要部分。
【出题方式】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9∶3∶3∶1”的变式及运用;遗传类实验题的设计等。
【特别提醒】1.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技巧
首先,观察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如9∶7、13∶3、12∶3∶1、1∶4∶6∶4∶1等,即不管以何种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次,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比较,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9∶3∶4可认定为9∶3∶(3∶1),即比值“4”为后两种性状合并的结果;最后,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2.关注“遗传致死现象”
(1)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
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的后代中显性∶隐性=2∶1。
(2)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1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稳态调节类
【命题特点】从命题思路上看,高考试题对该热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理解、掌握和再现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机制及特点等重要知识上,并考查利用已有知识分析信息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实验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验证各激素的生理功能上;与社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免疫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此外,高考还考查学生分析生物模型和信息材料并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出题方式】试题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对本部分知识的单独考查,又有与其他部分知识的综合考查。
1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生态类
【命题特点】从命题思路上看,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主要考查对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途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等知识。
【出题方式】以坐标曲线、表格、柱状图等为载体的分析说明题;常规实验题、模拟实验题等。在近几年的考题中,有关生态的题,一般来说难度都不太大,关键是要透彻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
【特别提醒】1.以胰岛素为核心,综合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
(1)结合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考查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及运输。
(2)与细胞代谢相结合,综合考查糖代谢的相关知识。
(3)血糖调节方面的考查角度:
①某种具体情境(如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及主要调节激素。
②结合示意图,考查激素调节血糖的作用原理。
③与免疫相联系,综合考查糖尿病的类型及致病原理。
④设计实验,验证胰岛素的作用原理。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2017高考生物核心考点预测 高考生物考什么》,更多高考核心考点预测请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74317.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