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北省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焦鹏程
复习课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同于新授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的方式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呢?我们先来分享余映潮老师的一节复习课。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总结课》教学设计步骤:
第一步,知道一些常识。请学生动手写一写,然后读一读本单元有关文体和作者方面的常识。
第二步,识记一批雅词。教师罗列出本单元36个雅词,学生美读,识记音形,然后任选一个美词说一个句子。
第三步,品味一组奇字。教师精选出本单元8个精炼之字,教授直接品读和替换品读两种品味词语的方法,学生选用其中一种方法品读交流,教师随机评点。
第四步,摘录一些美句。教师教授分类摘录法,学生分类整理并展示。
第五步,重温一个精段。教师例选《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一段,先读,再重温精段的美妙之处,最后背诵精段。
第六步,学习一种妙思。教师提炼出本单元七篇课文共用的一种构思——三层式结构(引出事物,描述事物,托物寓意),再以《秋色》为例进行点评例说,引导学生选题仿写,学以致用。
余老师的这节总结课与传统的复习课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复习即是学习。传统习惯大多将“复习”的功能定位在迎接考试,所以导致复习课的功利化、机械化、简单化、平面化等。而余老师的这节课将复习的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不只注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应用(所以在上复习课时没有开展“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对知识的再组织,对复习策略的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感知知识的魅力,从而进一步增强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兴趣提升效率。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传统的读、讲、做、练、改,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练习,会给学生造成一种“烫剩饭”的感觉,不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是越巩固漏洞越多、越补救复习态度越差。余老师的这节课设计的六个环节——识记常识、识记雅词、品味奇字、摘录美句、重温精段、学习妙思,显然都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巧做文章,抓住了中心,突出了重点,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又鲜艳活泼,动静分明又波澜起伏,似一幅流动的画,让学生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振奋,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的美妙,自然学得主动、高效。
三、方法促进“生长”。余老师执教的这个单元是一个描写自然景物的单元。余老师从本单元的七篇课文中精选了最有代表性的学习材料:雅词、奇字、美句、精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进行美读、美说、美诵、美用,让学生美美品味课文的精华妙要,深深玩味文本的奇美深刻,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库。同时余老师的讲析生动。比如学法指导:寻找美句要求学生用分类摘录法,“背诵精段”指导学生采用多角度品析法,说得简洁明白,讲得清楚细致。这样的讲析使得学生有“法”可依,有律可循,避免了复习的盲目失措。复习思路清晰了,复习内容明朗了,复习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学生的能力就得到提升了。
中国古语云:“温故而知新”。让我们从一节课中得到启示,不把复习看作一个孤立的查漏补缺、巩固薄弱环节的过程,而是将复习与系统梳理知识结构、纠正不良学习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争取达到复习的低负高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59812.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