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谁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生物通报道:在每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和颁奖活动结束之后,中国人心里总是要复杂一番:为什么就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7位华裔科学家,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物理学奖)和李远哲(化学奖),以及获得文学奖的高行建。然而在医学/生理学奖和经济学奖方面未见华人获得这项殊荣。

杨振宁在他的上海交大演讲中明确提出,“20年内中国大陆学者有望问鼎诺贝尔奖”,并且他也说到“10内会有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较有希望的两个人是简悦威和徐立之。”其实这一见解杨振宁早在2004年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和北京大学之行的演讲中表明过,但当时并未提到简悦威和徐立之这两人。

简悦威和徐立之,何许人也?

简悦威,Yuet-WaiKan,出生于193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就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担任助理教授,之后来到旧金山加州大学,成为了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院实验组组长。他所获得的荣誉有很多,除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之外,他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去年还由于其在DNA多态性的发现应用方面的贡献获得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医学奖(TheShawPrize)。

简悦威教授的主要贡献在于弄清楚了地中海贫血症和镰刀状贫血症的分子机理,并且发明了针对这些病症的独创性DNA检测技术(发表于Nature杂志,1974年)。自此之后,DNA诊断技术就蓬勃发展了起来,到现在已经普遍用于许多人类疾病的诊断和分析了,因此简悦威教授被尊称为世界DNA诊断第一人和DNA诊断技术之父。

另一位科学家,徐立之教授(Lap-CheeTsui),1950年出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并接受教育,197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后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和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遗传系主任,以及加拿大基因组研究任务组组长,2002年他被聘为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和加拿大医学研究局资深研究员,同时他也获得了加拿大勋章(OrderofCanada)。

徐立之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囊纤维化遗传性疾病基因的相关研究。1985年,徐立之教授与另外一位科学家在第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第一个与囊纤维化变异有关的基因,并于4年后分离并克隆这一基因,之后徐立之教授发表于1989年9月的Science杂志,结果这一成就轰动了科学界,Science杂志认为这一经过7年努力所获得的成就是人类基因学研究史一个重要进步,将其评为“1989年最令人振奋的科学进步”,同年又以“对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希望”为评语荣登麦克林荣誉榜(Maclean’sHonorRoll)。除了本身对于囊纤维化遗传性疾病的贡献,徐立之教授在方法学上也确立了定位克隆的方法,之后许多人类基因被发现,主要利用的就是徐立之教授的技术思路。

这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不可谓不重大,他们因此也多次被提名到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缘诺贝尔奖。然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诺贝尔医学奖还是经济学奖都会有华人,或者大陆学者的印迹烙于其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
(生物通记者:张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32908.html

相关阅读: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