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没有不重视细节的道理。尤其是记人叙事的文章,更加注意细节,哪怕是古代的传记文。
《苏武传》就足以让你相信细节的力量。
一、言行细节:苏武的爱国让人心灵震撼
1、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2、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
语言,何等的悲壮,舍生取义,拼命维护汉朝的尊严。
行为,何等的踏实,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体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样是在维护尊严。
二、陪衬性细节:苏武的人格让人心中佩服
1、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2、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卫律的卖国求荣反衬了苏武的高风亮节,李陵的计较个人反衬了苏武的忠君报国,张胜的贪生怕死反衬的是苏武的大义凛然。
3、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凿地为坎,置?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三、变化性细节:苏武的坚持让人由衷而生敬意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壮年出使,花发回归,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
在他的生命里,十九年的苦难与折磨,让他头发白了,胡须长了,但他依旧手持汉节,但他依旧心存家国。一颗坚贞不屈的爱国之心温暖了无边的荒野。
靠的是什么,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靠的是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靠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更为可贵的是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这三方面的细节,让苏武如高山一样矗立在我们面前,大家见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国家为重,生命私利为轻。长达十九年坚定不移。苏武是天地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的伟丈夫。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27438.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