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金湖 吴要金
水向前流淌是因为它的目标是大海,太阳落山是因为准备第二天早晨要升起。人生在世需要合理地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要做一个有着明确的追求目标,并努力付诸行动,争取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确立目标需要一定勇气。瞄准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必将实现精彩的翻越。
著名运动员刘翔就是这样的人。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初读了《翻越远方的大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选自刘翔的自传《我是刘翔》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刘翔从“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到战胜世界“跨栏王”的经过,这样的经过就是从起飞到超越梦想的过程,蕴含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超越梦想的可能”的道理。
这篇课文我已经在前几年教学过两次,也听过几次同行开设的公开课,在教学环节,都是由介绍刘翔入手,再引入到跨栏比赛,然后进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蕴含的道理。如此程序的教学,我总感觉教师始终占据着阅读教学的话语权,学生始终在被动地迎合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求解着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其实,这篇课文的线索较清晰,文字也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参用书上的教学建议是应该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理出刘翔翻阅大山的“时间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对于这样的教学建议,我想,同样是没有置学生于教学的本位。首先,学生在预习时必定会认真朗读课文,无需再强调,况且,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这么做的;其次,学生初读的兴趣点是关注着事情的结果,即“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这句话,因为学生的情感机能还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容易受到最直接的也最简单的,如高兴、满足、激动、自豪等因素的影响,而对刘翔如何翻越大山过程中复杂的情感反应还不够敏锐;还有,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得到正能量,而他们内心则隐藏着不为成人轻易觉知的排难情绪,自然不会主动迎难而上,这也就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生长点。在实施课堂教学对话时,文本是中介客体,学生在最主要的发言人,一切教学措施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本位。基于此,我则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策略。
我先播放国际田联大奖赛日本大阪站刘翔夺冠的实况录像,然后把画面聚焦到刘翔和约翰逊,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部分的内容,认真读一读,再出示“我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这句话,给出两个问题:1.刘翔为什么要把约翰逊当作一座大山?2.我是怎么样一步步地来到山脚下的?学生结合这两个主要问题自由阅读思考,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领会所蕴含的道理。这样设计,无需教师向学生多加发问,他们自然就能知道文章内容,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何为教师的精讲,就是要讲得精当,讲在关键处,讲在学生的疑难处,讲在学生容易忽视处。教师把讲的时间压缩了,学生读练的时间就随之丰足起来。就目前来说,这就是许多教师需要翻越的一座大山。
教师按照既定套路或者常规经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充其量只不过让学生犹如蜻蜓点水般地触摸文本,僵硬地和语言文字打个照面。文本都应该具有生产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提高过程。把文本不断进行创生,把课堂教学不断组合优化,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还应当把学生“如何学”智慧地落实在“如何教”上,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有效途径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积极的帮助。教是为学服务的,两者不可割裂。“如何教”是教师的想当然,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如何学”是教学行为的具体转化。或许学生的学习行为会遇到许多大山,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情形,甚至会引起争议,但是,这些许多的不好看却是真实的,在不断促进着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翻越一座座大山,才是最精彩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们看到某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忠实地复述着教科书,那就可以断定,这位教师距离教育工作的高度素养的境界还相差甚远。”语文教师和教学用书都是教学的媒介,其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搭建起跳平台,让他们实现精彩翻越提供可能。教师、文本和学生三者是深度关联着的,教师一旦确立了儿童本位,具备了赋予文本生长特质的意识和行为后,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成为知识的容器,而会在自由地舒展着生命成长的姿态,漂亮无比。那么,面对横亘在面前的大山,教师们是否也有翻越的勇气和毅力?无需我再多言了。
如此说来,课堂教学就是需要翻越一座座大山,只是距离不要太远就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16909.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