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埃博拉病毒中和性抗体mAb100和mAb114是1995年刚果埃博拉疫情暴发时,从一名感染幸存者血清中分离的。清华大学医学院向烨研究组与美国科研团队合作,阐述了这两种埃博拉病毒人源中和性抗体的作用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
此前,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上述两种抗体对动物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当其共同作用时或mAb114抗体单独作用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动物时,动物全部存活且不再有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虽然两种抗体是从20年前幸存者血清中分离到的,但它们对近40年来已知埃博拉病毒都具有中和活性。研究还发现,这两种抗体的作用靶点都位于埃博拉病毒表面糖蛋白GP。
科研人员利用清华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平台的技术优势,完成了GP蛋白与两种抗体抗原结合片段(Fab)复合物在两种不同pH下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揭示了埃博拉GP蛋白与两种抗体Fab片段复合物的精细结构,并依此解释了这两种高效抗体的作用机制。
专家指出,这两种抗体的结合位点与之前已知的埃博拉GP蛋白抗体的结合位点不同,尤其是mAb114抗体,它直接结合在GP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由于RBD被GP蛋白的其他区域遮盖,此前的研究认为很难成为抗体的靶点。而这两种抗体起作用的步骤对所有线状病毒科病毒具有共性,包括刚刚过去的埃博拉病毒以及高致病性马尔堡病毒,有助于疫苗和药物研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12327.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