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动手实践不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且是学生积累认知表象,丰富知识经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实际,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验证等方式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在实践操作中积累认知表象
实践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既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认知表象,又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不仅使学生在“知其所以然”上获得深刻的理解与牢固的记忆,而且对于抽象概括概念、规律与方法有利,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11减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设计“11-5”这一开放性实践操作,让学生积累认知表象。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教师用多媒体创境,引出要计算“11-5”这一计算小棒还剩几根的问题。然后提出要求:说一说,摆一摆,你是怎样想的?其次,交流汇报,边摆边说:(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A、一根一根数:11-5=6(根);B、从10根一捆的小棒中拿出5根,再加上另一根:10-5+1=6(根);C、先拿出一根,再从一捆小棒中拿出4根:11-1-4=6(根);D、直接把11根小棒分成5根和根两堆,拿去5根的那一堆:11-5=6(根);E、因为我知道5+6=11,所以11根减去5根还剩6根:11-5=6(根)。最后,小组讨论,比较选优。(师:小朋友们的方法真多,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多数小组认为“相加算减”这种方法简便、易记,并提出如果对加法记忆不好的,可以用其他方法。
以上教学片段是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积累认知表象和发展思维的活动,必然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和从中获取的方法以及情感体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2在实践操作中获取认知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逐步获得探索新知的方法,也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实践操作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双边活动,正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就是学生先通过剪、拼、平移、量、比、算等方法完成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三角形面积计算”为例:A、尝试拼图,放手操作: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看能拼成哪些图形?B、运用迁移,探索联系:①拼成的图形有哪些面积会计算;②拼成的图形与拼图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③比较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找出联系;C、运用逻辑推理,推出计算公式。
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了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思维方法,这些方法将会对以后学习新图形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供源泉。
3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相互关系,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轴对称图形。
3.1观察图片,感知特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图片,鼓励学生说一说,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3.2动手分类,把握特征。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分类,并说一说分类理由。①小组合作分类;②小组汇报分类结果,说明分类理由;③师根据学生汇报整理,然后抽出按对折结果是否完全重合为分类理由的一组,用多媒体展示出来;④明确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3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老师引导学生按图形完成图形特征总结。
3.4及时设疑,促进创新。师:刚才同学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了对称轴,请小组讨论思考以下问题:①不能对折时,怎样判断并准确找出对称轴;②能举出生活实际中的轴对称图形吗?③你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剪纸花边或其他作品吗?
以上教学过程以动手实践开始,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学习过程成为动手操作与思维发展同步进行的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要用于实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运用于实际的意识、态度,要创造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1把实践引向课外。学长度、面积等有关知识,可以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的书桌、房间的面积大小和周长;学“米、千克”等计量单位后,让学生走一走,估计一下一步的长度,掂一掂看书包的重量,称一称周围物品的重量等。
4.2多种形式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如:为学校教室粉刷墙壁搞预算、图片展示、数学模型制作、调查活动、自主设计数学小报、办数学园地等。
4.3课内外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进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剪、拼、数、比、观察等方式,使学生从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积累认知表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夏志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906721.html
相关阅读: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