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有一些传统习惯,也是特色吧。在听一个老教师的传统课后,有一些感知:
其一,课堂教学的流程演变与教学推进,依靠教师的主导,也就是特别重视教师发挥作用。教师与学生相比,具有学业和思维优势,不可以漠视教师的强力指导和纠正。
其二,教师重视即时评价,在师生问答中注意评价,而且有褒有贬。这种评价比较直接,褒贬构成反差。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修正。
其三,教师借助基本教学辅助手段,删繁就简,指导学生读书。在读书的指导上,下了最大功夫,以为落实字词句就是学得扎实。这种课堂偏于学习技术与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四,在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重视工具化训练,容易产生积极效果。可是,在传统课堂,之于人文问题的思考,显得薄弱。
课堂中的这些传统要素,在持续推进的改革中丧失较多。由此,被传统意识的教师以为是走到了偏误的道路上去了。他们所反对的其实就是改革中的浮躁,以及形式主义的东西。
我们应该看到,语文教学需要保持操守。持续改革,把一些好东西丢掉了,这很可惜。
此外,我们推进教育改革,保持传统,以及汲取老传统的经验,这是重要的。还要重视基于现实问题解决中的创新。
这种创新的课堂一定具有前卫特点,具有理想化特质,而且是少数人课堂。这不是大众化的课堂,不是常态的课堂,可是它特有的前瞻意识,以及采取的创新手段,与其他人的经验汲取会有启发。这就是所谓色典型引路。
不要因为创新而背离传统,也不要因为创新中有所偏差,就退回到老路上去。
近年来的改革,在给语文教学增加很多新的特质。这包括:
1.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增强。即课堂中教师的强力主导逐步改变为由师生对话,发展出新的认知能力。
2.在传统教学手段之外,基于网络,重视多媒体的介入,无疑有利于构造教学情境。
3.读书,在语词等形式关注之外,还重视其思想内涵的理解。由此把人文性进一步扩展和彰显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95796.html
相关阅读: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