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区别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反之就越少。
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基本概念: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参数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2)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不是任意地拼凑在一起的,而有规律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群落。
(3)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的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产者:植物,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营养,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2)消费者: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矿物质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而形成的一种关系。
食物链的模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如:草→鼠→蛇→鹰。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成网状的形式。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流动是循环不息的,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如碳、氢、氧等,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的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四、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生物要适应生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会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2.生物的分布、形态等受环境的影响,如阳光、温度、水分等。
3.生物与生物的关系:同一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一定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寄生、腐生等。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及保护
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着自然界中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如酸雨、温室效应等。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这样才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避免自毁家园的厄运。
例如,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六、生物圈与可持续发展
1.生物圈的组成: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
2.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只有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圈的稳定,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92051.html

相关阅读: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