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之课程建设和开发的中心是教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发挥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能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这就意味着,课程在本质上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一刀切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自身的解读,这就会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2、转变教师的课程实施取向。我国的课程研究者曾把课程实施的趋向概括为忠实取向、相会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并认为他们构成一个连续体;他们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合理性,也各有其局限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要求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已经不限于“忠实取向”,而要提倡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3、进行旨在增强课程功能的课程开发。当课程实施走向“创生取向”时,学校和教师必然要参与课程开发。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讲,课程的研制者和实施者,其实都是在不同层次上介入了课程开发工作的。如果我们把课程开发看成是借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那么学校和教师所进行的课程开发,就有两项最基本的相互联系的工作,那就是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材内容加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给教材内容的加对课程建设工构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我们可以更富有创意地进行设计和操作。大体上说,教材内容加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教材内容的心理化。教学的“心理化”问题,早在赫尔巴特和杜威那里就已经受到关注,不过他们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兴趣”这个角度来提出问题的。新课程实施更强调的则是: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总之,要使教材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与创意。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教材内容的操作化。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头脑中的经验系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作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要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系列。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而不见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强调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我们不妨说,它是以上所述的各种教材内容加工方式叠加起来产生的综合效应。

(二)校本课程开发。任何课程计划都要通过学校的课程实践才能成为现实;课程标准也要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才能落到实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应运而生。学校中实施的课程应该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新体系。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和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79994.html

相关阅读: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