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理念。我们既要发展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思想,还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所以,我们要正确地处理好新旧教学理念之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
关键词:教学理念;学习水平;数学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的教育理念要进一步更新。《数学课程标准》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行为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部分教师正处在从原有的教学理念转变到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过渡时期。我们要真正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又要发展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思想方法。我们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由注重教学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
过去的教法较多地运用灌输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较高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主张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虽然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关键之处是教师应该在什么时间出现和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们不妨看看新旧教材是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如概念的出现,在旧教材中用火车行驶问题引入,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时间、速度、路程三者的关系,按规律当火车行驶t小时的路程为90t,从而引出了“代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快就可以从教师的传授和自己的观察中得出结论,但没有体现学生动手、猜想、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而新教材在七年级“字母能表示什么”教学中,首先提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问题,搭1个、2个、3个……分别需几根?从而引出“搭x小时需要多少根”,这里有学生动手、猜想、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活动,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中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求知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两种教学活动的比较,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更新教学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两次“飞跃”,即第一次“飞跃”是“具体感知??抽象概括”,第二次“飞跃”是“抽象概括??实际应用”。
二、注重追求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班级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的人。显然,这样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其实,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及上课的时候,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教材的难度要求。对学习基础较差的班级,要采取拆分难点、分步设问、降低难度、重组教材、挖掘新教材等手段,尽量适应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由教师讲解知识向学生探索知识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逐渐转变为“要我学”的被动局面。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积极提高学生数学的兴趣,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数学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适应教育的新课改精神。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分配时间。一节课,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多一点的时间进行笔头练习,自己过早地抛出题设结论和过程,就会使学生失去探索学习和求知的兴趣,这与新课标的精神不相符,但数学有它自己的特点,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有牢固的知识技能作基础。我们知道,知识技能主要是靠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的笔头训练去完成,也就是说,课堂上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才能保证有机会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里要合理地分配时间,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确实要加大练习量的章节,可适当补充练习题、增加作业量等。如在七年级几何图形章节中课堂练习量较少,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地灵活处理。
四、由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向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转变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课题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传统的数学课程由于知识体系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不大重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解释教材,导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教材中的内容尽量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挂钩,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显示出数学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尽量将教学内容直观化、通俗化、具体化。这方面教材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如在“单项式的乘法”教学中,旧教材只从交换律、结合律、同底数幂相乘入手,而新教材就直接从直观、通俗的几何图形入手。又如数据、方程、有理数运算、函数等与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息息相关,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看、会应用。又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从图案设计到全等定义、探索全等条件以及全等的应用(包括测量)等都用了实际的例子。再如相似形的教学,引入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如比例的应用、放大与缩小、图形的计算、建筑物的测量、黄金分割的应用等。我们教师应该从教材的设计安排中得到启示。
新课标并不是单纯摒弃旧的数学教学理念,而是在旧理念基础上更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探索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一线教学呈现出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锋,沈亚贤.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2003(5).
[2]李东华.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6).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77991.html
相关阅读: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