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得到主动发展。

  关键词:问题意识;质疑能力;自主学习;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对学习材料的疑问开始的。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而解决必须要发现,教学中如何发现这是数学的心脏,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学习?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待学生疑问,教师不要压制、阻塞学生的思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所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目光、亲切的笑容、肯定的手势、娓娓的诱导,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精神鼓励,变不敢问为敢问。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可捧着一个较大的黑匣子走进课堂,把它放在讲台上,并简介“潘多拉盒子”的神秘传说,然后说:“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神秘的‘潘多拉盒子’,要知道它的里面到底有哪些神秘的东西呢,那就必须先过我这一关。”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看到这一双双闪着渴望灵光的眼睛,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又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时,用多媒体动画显示: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有3只小狗和2只小猫再嬉戏。问:“屏幕上的小狗和小猫能放在一起相加吗?”学生回答:“不能。”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这个情景感受到了学生的问题化学习,感受到了他们急着去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勤问

  当前一些学生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满堂灌”、“大包干”,或者问题都有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出,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学生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主体)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要根据课堂容量的大小、内容的难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型等,尽可能做到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分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勤思考,勤讨论,勤质疑。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给学生留些“空白”,激发学生质疑问题的强烈愿望,并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卡”,鼓励学生思考,使之形成“勤于问”的习惯,使提出问题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提问卡可以设计“姓名”、“班级”、“时间”、“问题所属类型”、“问题及要求”、“教师回答”和“学生追加提问”等内容。学生有问题就可以领卡填写,教师针对所提问题可以单独解答,也可以通过讨论等各种形式融在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针对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科学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否提出问题并有解决方案等不同层次给予不同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这样,时常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问题意识的重要尺度。学生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不知“疑”在何处,不知“惑”在何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必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提问的精神外,在课堂上还要循循善诱,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与途径,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由“敢于提问”向“善于提问”发展。在概念、定理教学时要特别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如下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二片,要配成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是否将二块都带去?如只带一块,那么应带哪一块?为什么?

  分析:这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事例,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有的拿尺比划着,有的用圆规度量着,学生的思维瞬间被激活。在认知与需知矛盾时,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的动力,让学生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来发现问题。

  四、激发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石。在数学课堂上,要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并且敢于问,乐于问。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给学生多个感官的刺激,思维活跃了,问题的火花便由此产生了。

  在哈佛大学师生之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学的最近走向[J].数学教学,2002,(1).

  [2]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J].教学月刊,2002,(4).

  [3]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宋艳军



 

相关链接>>

1、决战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60445.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