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詹显全,美籍华人,教授,临床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专家。2001年10月,詹显全相继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和克里夫兰临床医学中心,分别以博士后研究员、项目科学家、助理教授和副教授的身份从事疾病蛋白质组学、质谱、生物标志物和生物信息学研究;2月作为海外优秀人才全职引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担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卫生部肿瘤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和结构生物与药物设计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实验室副主任,从事肿瘤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预测预防与个体化治疗靶标鉴定及精准医学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
詹显全为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入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带头人类)和中南大学“531”人才工程,担任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技术委员会委员和技术带头人,同时他也是“临床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二级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共同学科负责人,被授予“潇湘友谊奖”,这是湖南省为表彰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所设立的最高奖项。
今年9月,第3届欧洲预测预防个体化医学世界大会(EPMAWorldCongress)在德国波恩隆重举行,詹显全作为EPMA中国国家代表应邀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目前,詹显全正着力于应用系统生物学的思维模式,发展和应用组学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源对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基础向临床的转化。
两次“不安分”的选择
怀着对医学浓厚的兴趣,1989年,20岁的重庆开县小伙詹显全进入华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并在硕士期间师从王治明教授,攻读劳动卫生职业流行病学专业。两年的硕士生涯,他发现自己对职业流行病学、统计学等研究方向“并不感兴趣”,“我更愿意做一些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工作”。转博后,他开始自己选修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等实验室课程,从培养细胞开始学习,日复一日,整整花去三年时间。一些人笑话他“不安分”,性格内向的詹显全却不声不响地凭借自己的勤学,撰写标书,以一位副指导老师的名义成功拿到了一个原卫生部课题作为博士学位课题的经费支撑。
1999年,詹显全博士毕业,一个留在劳动卫生教研室的工作机会摆在他的面前,所有留校手续都已经办妥时,他再一次问自己:“我还这么年轻,是不是应该再闯一闯?”他开始联系学校,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后。这次的“不安分”,让詹显全成功申请到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陈主初教授,成为全国编号为“6388”的博士后。
探索空白领域
肺癌蛋白质组学,还是肺癌差异基因克隆?陈主初教授将两个博士后研究课题摆在詹显全的面前。“我花了一个月时间查阅资料发现,在国内蛋白质组学还属于空白,国外研究的也很少,但这是一个长远、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发展方向。而且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应该更有意思。”抱着这样的想法,詹显全选择在国内率先开展蛋白质组学相关的博士后研究,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先行者”。“当时实验室还没有研究蛋白质组的基础设施条件,连做蛋白质组研究主要的仪器双向电泳仪和质谱仪都没有。”詹显全说,“那时候天天要跑到湖南师范大学去借用设备。”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但发展迅速的学科。”詹显全介绍,“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所有蛋白质形成的一个有序互作的集合体就是蛋白质组。这里每个点代表一个蛋白质。”在詹显全办公室,他指着墙上张贴的呈满天星状的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给记者看,“要想真正揭开生命活动的奥秘,必须进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在对癌症、老年性痴呆、慢阻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蛋白质组技术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
让外国导师刮目相看
两年后,詹显全博士后出站并留在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工作,这时他决定“走出国门看一看”。
2001年的一天晚上,在长沙市湘雅路上的一个网吧,詹显全将申请国外博士后职位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Email投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第二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田纳西大学同时向他抛出“橄榄枝”。
2001年10月26日,詹显全告别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前往美国田纳西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一开始,导师Desiderio,D.M教授并没有将这个操着浓厚“重庆英语”的中国小伙放在眼里。詹显全一到美国就遇上导师出差20多天,这段时间里,他主动将Desiderio教授发表过的近200篇论文都读了一遍,并与教授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想。这位“苛刻”的外国导师开始觉得这个新来的小伙子似乎还不错。
紧接着,詹显全又做了一件让导师刮目相看的事。双向电泳在当时是蛋白质组研究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但它的重复性究竟怎样,一直困扰研究人员。詹显全通过巧妙设计实验,并将自己在此前积累的统计学知识运用到双向电泳重复性分析上,得到了坚实的实验数据。Desiderio教授看了他的成果后很惊喜。之后,他应用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垂体腺瘤蛋白质组。2005年成为助理教授,2010年成为副教授……在美国,詹显全如饥似渴地进行着他的科学研究,其“头衔”也在不断地变化。
随着组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詹显全“嗅”到了其中的科学价值。从2008年开始,他就思索着如何把蛋白质组学运用到预测预防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学上面去。2010年,他将一篇题为《用蛋白质组的变异来预测预防和个性化治疗临床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文章发表在《EPMAJournal》杂志上,获得当年综合排名一等奖。此后,他成为了EPMA中国国家代表和《EPMAJournal》杂志的副主编负责技术创新专栏。
最是难舍湖湘情
已经拿到美国“绿卡”的詹显全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从出国留学起,就时常想着回国。“一方面是最初几年妻女都在中国,另一方面,湘雅医学院是我的母校,我的根在中国。”在美国奋斗11年,为他掌握真才实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回到中国能更好地实现他的专业理想,而加入美国国籍则可让他“出入境和在国际上进行学术交流更方便”。
2010年12月,詹显全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感觉祖国变化很大,此时回国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次留交会更加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心。2月,詹显全作为海外优秀人才全职引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了却了他对湖南难以割舍的情怀。回到湘雅医院,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科研工作上:从事肿瘤蛋白质组学与系统生物学、预测预防与个体化治疗靶标鉴定和精准分子医学等国际前沿领域的研究,致力于应用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技术从多参数系统策略角度阐述肿瘤的分子机理、发现肿瘤分子标志物,来实现肿瘤的预测、预防与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
在经过10多年研究后,詹显全又将目光“瞄准”了蛋白质组研究最薄弱的领域??修饰蛋白质组学、结构蛋白质组学和相互作用组学,及其如何转化其临床应用。-詹显全协助湘雅医院成功申报了抗癌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他还和陈主初教授作为共同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成功申报了“临床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学科”二级学科,该学科今年已正式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严谨务实做科研
“回国这些年,我切身感受到祖国科研事业发展迅速,科研人员也非常努力。但如果要想在科学领域占据国际前沿,还需要更加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詹显全说,国内有些人过于注重出“论文”、评“职称”和报“成果”了。“重大的科研成就要基于坚实的基础性工作,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加大基础科学研究,将地基要打牢。”
“科研工作,兴趣很关键。”这是詹显全常常对学生说起的一句话。他认为,搞科研如果不感兴趣是非常辛苦、枯燥乏味的,因为科学研究通常周期长、见效慢,只有真正沉下心去才能体味到其中的无穷乐趣。此外,詹显全尤其提倡创新精神,“做事定位一定要有高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科研更是如此”。
谈及人才政策,詹显全认为:“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意识到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湖南对于引进科研人员的总体政策、措施很不错。”詹显全建议建立更加灵活的科研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单位内部应对引进人才给予充分的权限,让科研人员有更独立的空间,为他们配备相应的助手等,这样有利于人才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56577.html
相关阅读: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