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浅谈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本文阐述了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课堂提问基本原则组织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针对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不论进行概念的、定理(公式)的教学,还是在为学生进行复习,以至在例题的讲解和对学生作业的核对时,都应在教师的指引、启示下,先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进行思考,并试作答案;而后再由教师引导着全体同学对这答案进行研讨、评定;最后再由教师总结、明确。而不应该是教师只单纯地讲解,学生只单纯地聆听来进行。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

  二、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各知识点间的联系,科学地设计提问内容。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无懈可击、准确无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以理,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三、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这样就把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连到一起,经过教师适当的启发诱导,师生共同向一个方向思考,一起去探索、去模拟、去证明、去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时性原则: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引而不发,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五、集中性原则: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问题要少而精。要集中体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忌提问杂乱无章。当然,教学时要提的问题很多,如公式、概念、证明方法、解题过程等。但一定要分清主次,哪些问题该提、哪些问题不该提、哪些问题先提、哪些问题后提,在备课时就要进行统筹安排。否则,如果提的问题太杂太乱,就难以体现自易而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也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六、针对性原则:课堂提问不要随意进行,不能无病呻吟。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反复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要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地提出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只有准备充分,课堂提问才能顺畅、自然。

  七、具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设计的问题既突出知识重点,又明确具体。否则空洞无物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感到模棱两可,不知所云。创设问题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要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中。如虚数是数学中的难点,学生已经牢固地形成了"负数不能开平方"的思维定势。为了使学生感到虚数存在的合理性,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1)要使X+1=0有解要引入什么数?(2)要使X2=2有解要引入什么数?(3)要使X2+1=0有解是否也要引入新数呢?这样通过逐层启发、诱导,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八、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反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也不能没有提问。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提问也是这样,它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效果也是各有千秋。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恰当而有效的提问方式。可以是教师问学生,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还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由自己设法解决。教师应该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创造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片质疑问难的自由天空。

  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而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它或者问而不答,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步步紧逼、层层追问,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或者于不经意处发出奇问,以激活学生思维;或者在无疑处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地钻研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合理地优化教学结构,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847500.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