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其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和喜欢。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班额过大、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以及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的理解不透、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合作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效,甚至只在公开课、观摩课时搞一下。
我曾经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吗?
2.在小组讨论中你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3.讨论时,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发表意见吗?
4.你的回答是个人意见还是小组意见?
调查的结果令我非常吃惊,一个班53个同学,除了第一个问题有45名同学回答是肯定的,第二和第四个问题仅有4名同学回答是肯定的,第三个问题也只有9名同学回答是肯定的。根据我的观察、实践发现,导致这些的原因主要是合作讨论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分组不合理;(2)内容无讨论价值;(3)课前准备不充分;(4)评价激励不公平。针对这几点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1.难度适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同学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完成,讨论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而不能太难,只有几个优生在发言,其他的学生只充当听众和附和者。如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先设计一些简单的、不含括号和分母的,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练习,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具有开放性。对于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思考后再大胆讨论作答。那种答案简单、一看就懂的问题就不必讨论,讨论的话只能助长学生不肯思考的惰性。
二、分组要科学合理
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水平、能力、性格、气质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因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内容、深浅也不同,从而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达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帮助的目的。引入竞赛是提高小组讨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为在竞赛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提高许多,学生会因渴望取胜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小组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为了保证每人都参与,避免有的学生利用讨论的时候偷偷讲话,每个小组要安排小组长,起组织、监督作用。各个成员可为其编号,这样教师布置讨论任务后,谁记录、谁发言、谁查资料就一目了然。这种分工可以实行轮换制。
三、教给学生合作技巧
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是提高合作有效性的前提,应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交流、记录等合作技能。如倾听的要领:听清楚发言同学的主要观点,听清楚发言的精华所在,以及与自己主要的分歧。发言时,要简明扼要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前边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不必过多地重复。对于自己与其他成员的分歧可展开辩论,小组内先达成共识,无法达成共识的可在集体汇报时阐述。负责记录的同学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分条加以记录。
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不应作壁上观,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给讨论有困难的小组以帮助,对讨论好的小组即时予以鼓励。
四、以学生为中心进行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开展情况,来决定汇报交流的时机。如学生正在激烈地交锋,即使与自己预设的时间有所出入,也不要喊停,毕竟教案是死的,人是活的,分组讨论也不是课堂教学的时髦装饰。
汇报时虽然要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是也要考虑好中差的兼顾。重过程也要重结果,对于过于背离作品精神的要给予委婉的否定,同时寻找肯定的因素,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五、改变传统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而我们传统的评价,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人轻集体、重不足轻鼓励。这种评价体系尤其不适用于分组讨论学习的评价,因为分组讨论评价教师的评价对象是一个团体,而非个人。在对分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把个体之间的竞争化为集体之间的竞争,把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把小组全体成员作为评价的对象。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某某小组表现怎么样,而不是某某同学怎么样。这样,大多数同学可以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分组讨论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必然有利有弊,如何实现最优化,充分发挥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合作学习”中的分组讨论,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卢科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91275.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