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与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中职校生物教学要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加强应用和实践环节,以此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这可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来实现。通过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高科技成果等把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生物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生活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以及应用性的生物现象,让生物现象进入课堂,教师要多观察生活,处处留心,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素材,将实际现象转化为生物问题。在转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可能选择身边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不能过易或过难,过易则缺乏探索性,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应与目前的中职学校生物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相适应。
另外,要把生物理论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去实践,去调查、探讨,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和印证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让学生开展“糯米酿酒的研究”,学生就可在研究中印证和掌握温度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不同原料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酒曲对糯米甜酒制作的影响、酒曲的成活对糯米甜酒的影响等知识和技能。
强化实验实训教学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实验实训,要让学生在实验实训中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强化实验实训教学,既能加强对理论教学的理解,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验实训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实验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衔接,适当减少基础性、验证性的实验,增加综合性、实用性的实验内容,使实验保持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通过实验确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生物学科实验多,若按照实验指导进行,对于当代中职生来说,缺乏成功感的刺激。生物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往往是在教师演示后,学生照着教师的思路演练一遍,从而造成学生成为单纯的观看者或者学一步做一步。此过程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学生的心理活动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观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有的生物实验完全可以改成学生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在上实验课时,不要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应提出研究的目标,让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去设计,尽量做到与众不同,让学生从实验的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效果等角度下手,达到相应的目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89052.html
相关阅读: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