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刘士友
诗意语文团队是以2015年腊月董一菲老师聚集起的48位《高中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评点》作者为主的如今已发展到120人的大家庭。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有东西南北方的差异,但是我们对语文的热爱,对诗意的追求,对文化传承的理想已经超越了这一切,虽然从未谋面,但感觉相交甚久。今年七月的南京之行就是最好例证。
诗意语文团队的南京之行让这座六朝古都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我们的新书发布会华丽与内涵同在,惊艳全场;董一菲老师的讲座唯美与哲思并存,诗意氤氲;张玉新老师的讲座幽默与思想共生,亦庄亦谐;吴春来老师和其他六位发言的老师激情与理想交织,回顾成长;十位说课的老师智慧与才华毕现,再掀波澜。最难得的是二十多位从未见过面的老师,虽然年龄相差接近二十岁,但是却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好似前世的故交重续今生的情缘。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足以概括诗意语文团队。我觉得对这个团队概括最好的是主持新书发布会的《中国教师报》主编褚清源老师的一句话:发现诗意语文团队的理想底色。
理想者永远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他们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想者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痴情;更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决心。毫无疑问,我在我们团队里发现了这样的情愫。这是我们能走的更远的精神保障,更是我们不变的理想底色。
下面我试着浅析我们团队的理想底色。
一、志同道合的语文价值取向
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诗意语文团队之所以能聚集起来且迅速的成长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价值取向大体相同,那就是都受到董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的熏陶和感召。文学理论上通常讲风格即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也说我即语文。的确如此,由于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交融的特点,可以说每一个语文老师的风格就是一种语文。董老师温婉淑雅,蕙质兰心,她端庄柔美的外在形象和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都完美的诠释着诗意二字。她,就是诗意语文。
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每一个人也都渴望自己的生活状态是诗意的栖居,所以说诗意不仅仅是对待语文的态度,更是生命存在的态度。而语文课,尤其是中学语文课,正是给我们一生打底色的课程,故而,诗意语文的理念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一生长远的发展,为他们的生命打上诗意的底色,从而能诗意的生活。我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如此的信服诗意语文,这也正是我们走到一起的共同价值观。
这个团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其他名师工作室较宽松自由的团队。成员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瓜葛,可能也不会给你太多的现实利益。虽然大家都很清楚这点,但是我们团队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办事效率。每个人都希望能多承担些任务和工作,更从来没有人借故推脱,真的可以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来形容。我想这就接近于超越功利的理想底色了。比如我们编书期间,由于董老师的严格要求,几个题目显得不太满意,春来导师率众救火,更是几乎以一己之才华在短短两小时内拟出了十多个赏心悦目的标题。
我们团队对董老师的诗意语文理念高度信服,对团队工作几乎能超越功利迅速完成,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通的语文价值取向,那就是诗意的教书,诗意的生活,不仅是为自己,也包括自己的学生。
二、自我提升的职业欲望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想说,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我们这个团队不论年轻还是年长,都有着一股锐意进取的劲头。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标,每个人保持每个人的个性,更有名师兼明师为我们指路导航,相信我们会取得更大更快的成长。
编书期间,我们工作室各位导师和成员相互晒书买书,相互推荐,相互交流。几位导师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们的书房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别人的经验之上,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何其幸也!每个人都热爱教学,更痴迷于教研,我们团队绝大多数成员都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过教研文章,更有许多老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而且不止一篇。在今天很多老师只在评职称时花钱买文章的时代,我们团队成员的做法更显得难能可贵。也许在其他人看来这是迂腐和无聊,因为毕竟比不上炒股和聚餐来的实惠,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不变的理想底色。因为我们是一群痴迷于语文教学,追求充实生命价值,努力提升自我学养,立志成为名师的理想者。
最明显的例子是山西郭天明老师和四川张萍老师,两位老师早已是高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虽年过不惑,可是他们还是那样的谦虚好学勤勉上进。他们还是不远千里赶到南京来培训提高自己,甚至在课堂上像学生一样认真的记笔记。董老师更是满载“全国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国家级骨干教师”等荣誉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而且还为学校分担困难,跨年级授课。我见过身边太多的高级教师是怎样的平庸自得,因为这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教师的最高职称。他们自知已到尽头而变得懈怠满足,对比之下,我们团队成员的做法怎能不令人感动,这不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那又该怎么解释?这如果不是理想主义者,那又该怎么解释?
这种自我提升的欲望,像一台永不停息的马达,带领着我们走向更高的教学境界。这种自我提升的诉求,让我们在无意识的自觉状态中把职业变成了事业,把懈怠变成了痴情。我相信这群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一定会更快的变成理想的现实。
三、文化传承的家国理想
写到这个标题,首先是感觉有点大有点玄,但是转念一想,再宏大的话题也能具体而微。试想,如果我们从来不谈或羞于谈,那么我们的五千年文化又要怎么传承?由谁来传承?
记得董老师在讲座中不无惋惜的说到“士子已死”,而士子所代表的恰恰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那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和弘毅致远的家国担当。对于我们这个以诗教作为宗教的民族来说,我们仅有的精神信仰又面临着新的崩塌,国人陷入新的精神危机。这种精神信仰的陷落之快与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之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可以说是后者的逼进导致了前者的沦陷,但是前者的沦陷在这个物质飞速增长的时代,将会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恐慌和灾难,我们可能将会重复回“大潘已死”和“上帝已死”的疑惑和惶恐当中。
诗意语文要为我们的学生进行精神打底,首先我们教师自身要具备这种底色。我们不仅钻入题海,更要跳出题海,让学生在忙乱紧张的题海中探出头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次南京之行和其他成员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在语文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力倡风雅的学习氛围,力拓诗意的生存空间。平时我们在工作室群里有争鸣,有切磋,更有风雅的诗歌唱和。例如吴春来老师曾经拍过三幅孪生并蒂的水果图片征求大家配诗;例如我结婚时请全国十几个省份的老师给我送祝福喜联;例如南京之行中王青生兄为游玩玄武湖的四位美女老师照片题诗;例如新书发布会上郭天明老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把会场气氛推向高潮。这种种行为,都是我们倡导诗意的真诚表现。也许我们的诗歌水平不高,但是我们在为即将消逝的诗意传统做最后的风雅补救,而且竭尽全力。也许别人看来,这未免一厢情愿而又微不足道,但这不正是我们文化传承的理想底色吗?
诗意语文不仅要为学生一生打底,也要为我们的民族未来打底,这是一种情怀,其背后体现出的是良知和担当。这次江南之行,我参观了一些园林,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诗意的生活态度和永久的传承理念。园林设计各具匠心且体现主人爱好,但无一不传达出一种诗意与风雅。我就想,为什么北方缺少这样的世家大族和诗意的建筑?除了地理因素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缺失,是传承理念的缺失。我们没有了这种意识,自然就没有了这种具体表现。在我看来,如今的东北经济沦陷和人口外流,其实就是东北文化的沦陷和人们对东北文化缺少认同感。我甚至妄加断言,如果中国经济终将沦陷,那么最后沦陷的也是长三角地区。这个断言依据不在于它现在的物质基础,而基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语文课堂,尤其是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我们每位教师在这都无可推脱,而我们诗意语文人愿高扬传承家国文化的大旗做个马前卒。
理想的底色才可能有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社会。理想者可能会迎着冷眼和嘲笑艰难前行,但是挡不住理想者的一路诗意一路欢歌。诗意语文团队是一个充满了理想底色团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浓厚的理想色彩。以上三方面概括的略显粗糙,但是我们将牢记初心并肩作战,走向诗和远方。
董老师说过,路还长,村子还远,我们在路上。
作者: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 刘士友
诗意语文团队是以2015年腊月董一菲老师聚集起的48位《高中经典篇目同课异构与评点》作者为主的如今已发展到120人的大家庭。我们团队成员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有东西南北方的差异,但是我们对语文的热爱,对诗意的追求,对文化传承的理想已经超越了这一切,虽然从未谋面,但感觉相交甚久。今年七月的南京之行就是最好例证。
诗意语文团队的南京之行让这座六朝古都充满了浓浓的诗意:我们的新书发布会华丽与内涵同在,惊艳全场;董一菲老师的讲座唯美与哲思并存,诗意氤氲;张玉新老师的讲座幽默与思想共生,亦庄亦谐;吴春来老师和其他六位发言的老师激情与理想交织,回顾成长;十位说课的老师智慧与才华毕现,再掀波澜。最难得的是二十多位从未见过面的老师,虽然年龄相差接近二十岁,但是却惺惺相惜志趣相投,好似前世的故交重续今生的情缘。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足以概括诗意语文团队。我觉得对这个团队概括最好的是主持新书发布会的《中国教师报》主编褚清源老师的一句话:发现诗意语文团队的理想底色。
理想者永远是这个世界最可爱的人,我觉得他们才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理想者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痴情;更有“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的决心。毫无疑问,我在我们团队里发现了这样的情愫。这是我们能走的更远的精神保障,更是我们不变的理想底色。
下面我试着浅析我们团队的理想底色。
一、志同道合的语文价值取向
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诗意语文团队之所以能聚集起来且迅速的成长壮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价值取向大体相同,那就是都受到董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的熏陶和感召。文学理论上通常讲风格即人。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日亮先生也说我即语文。的确如此,由于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交融的特点,可以说每一个语文老师的风格就是一种语文。董老师温婉淑雅,蕙质兰心,她端庄柔美的外在形象和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都完美的诠释着诗意二字。她,就是诗意语文。
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每一个人也都渴望自己的生活状态是诗意的栖居,所以说诗意不仅仅是对待语文的态度,更是生命存在的态度。而语文课,尤其是中学语文课,正是给我们一生打底色的课程,故而,诗意语文的理念更多的是着眼于学生一生长远的发展,为他们的生命打上诗意的底色,从而能诗意的生活。我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才如此的信服诗意语文,这也正是我们走到一起的共同价值观。
这个团队,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其他名师工作室较宽松自由的团队。成员来自全国不同的省份,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瓜葛,可能也不会给你太多的现实利益。虽然大家都很清楚这点,但是我们团队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办事效率。每个人都希望能多承担些任务和工作,更从来没有人借故推脱,真的可以用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来形容。我想这就接近于超越功利的理想底色了。比如我们编书期间,由于董老师的严格要求,几个题目显得不太满意,春来导师率众救火,更是几乎以一己之才华在短短两小时内拟出了十多个赏心悦目的标题。
我们团队对董老师的诗意语文理念高度信服,对团队工作几乎能超越功利迅速完成,因为我们有着一个共通的语文价值取向,那就是诗意的教书,诗意的生活,不仅是为自己,也包括自己的学生。
二、自我提升的职业欲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61144.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