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科学家距离找到外星生命还有多远?(组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茫茫宇宙,科学家距离找到外星生命还有多远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通过电子信号接收设备获取外星生命发来的哪怕是微弱的声音。而且在太空当中,各种各样的信号??有些类似锤子的敲击声、有些类似电焊机的噪音??也的确在不断激励着科学家。正是这些信号的存在,使得不断有更多更强大的望远镜被制造出来,同时不断促使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茫茫的银河系中,我们是不是孤独的?外星人,或者说得严格一些,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

科学家迈出了一大步

这个问题,随着资金、设施的增加,技术的进步和宇航发现的不断拓展,答案已经和我们越来越接近了。研究人员表示,只要再有几年的时间,我们就有能力探测我们所在的太阳系之外是否有可能存在的文明。美国加州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研发部主任肯特?库勒斯表示,可以探测的区域“正在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他自己“不仅仅是激动,更是对此非常推崇”。

十几年以前,寻找外星生命的研究,获得更多的是嘲笑,而不是鼓励。当时美国国会对此表示了高度的疑惑,国家航空航天局也停止了本来规模就不大的研究项目,因此所有关于此类项目的研究全部在由私人机构进行。但是现在,这方面的兴趣再次被广泛激起来了,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科技的发展。

宇宙学家们正在不断发展围绕其他恒星转动的新的行星--这一发现暗示,在浩瀚的银河系当中,有潜在的庞大数量的类太阳系的小星系存在的可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正在计划制造两座望远镜,主要的目的就是探测在我们的太阳系之外的类地行星的状况。

科学家从来没有放弃过寻找外星生命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技术的飞速进步。电子计算机、接收设备的普及化、高级化,使得人们可以探测和分析同过去相比更加微弱的信号;技术的进步则给了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领域扩展到无线电信号和可见光之外的其他方面。当前,至少有两座地基望远镜正在制造当中,其用途也是探测外星生命现象。在今年八月份,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的主要负责科学家们将在哈佛大学开会,讨论潜在新计划的前景。

尽管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努力,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双手空空。但是,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库勒斯博士表示:“我们已经探测过的银河,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打个比方,可能差不多是在数十亿个恒星当中的七八百个吧。如果我们能够象计算机业的摩尔定律那样发展,50年之内我们就能够探测到远远超过今天的数量了。”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空间科学实验室研究员,同时也是宇宙学家兼寻找外星生命体计划先驱之一的丹?沃希莫介绍说,1960年美国宇宙学家弗兰克?德雷克率先开始接收来自太空的信号时,他只能接收一个频率;在上个世纪70年代,新型的接收机可以同时探测100个频率;现在,宇宙学家们可以同时接收1.68亿个频率,而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这一领域现在也在竖立新的“样板”。在积累了最近10年来在宇航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问题和所需的试验之后,一个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专家组经过调查认为,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正在兴建的一座望远镜是值得鼓励的项目。尽管在此前,这个专家组也曾经对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工程加以肯定,但是这份2001年的文件,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认可私营的非盈利性该类项目。

此外,在1993年受到国会的影响而中止了自己的寻找计划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将寻找外星生命体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召入了自己的空间生物研究所。库勒斯博士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寻找外星生命体在国家航空航天局几乎成为了污辱性的词语;但是现在,该项目的研究员可以在完全平等的条件下为自己的项目竞争资金。当前在建造项目清单上面的高位的,是“阿伦望远镜阵列”。

这是一种新型的射电望远镜,将座落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哈特?克里克天文台,占地面积1公顷。在天线覆盖的范围之内,科学家可以通过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接收来自太空里面的恒星、星系和星云等天体的信号,同时也可以追踪暗物质或是其他物质。今年3月,前微软执行官保罗-阿伦宣布捐款1350万美元,资助望远镜阵列项目。保罗-阿伦基金会现在已经给付了1150万美元,帮助建设前32部天线,估计在今年年底将正式开始投入运转。

不断建造射电望远镜,原因在于美国目前正在积极同全球竞争,打算建造覆盖205英亩(83公顷)的庞大射电望远镜阵列,并且期待选好地址之后,在2020年投入使用。其中,阿伦望远镜阵列的建设,就是将工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库勒斯博士指出,当前研究项目的目标,使得基于无线电技术的寻找生命工程有能力同时在多种模式下寻找信号--包括很复杂的信号,比如手机发射的信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748575.html

相关阅读: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