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一堂简约实效的国学经典诵读课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者:广东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高晓玲

国学课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准确把握好教学策略?肖老师执教的《走进〈论语〉》一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经典的大门,简约实效的国学经典诵读课让我耳目一新。

一、多样诵读,读出精彩

肖老师在课前巧妙地安排“经典展示我乐背”活动,各小组纷纷登台展示。课中通过不同的手势方式带读引路——读准确,大胆试。

师:看老师的手势。这样表示声音是平平的,这样呢?(手势抬高)

生:声音要高一点。

师:这样呢?(手势放低)

生:声音要低一点。

师:这样呢?(手势拖长)

生:声音要拖长一点。

师:伸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的手势一起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读法一:

平平:平?低低高高,平平低拖?平平?平高高高,平平拖拖?平平平?平高高,平平低低拖?

读法二:

平平:平?平平低低,平平拖拖?平平?平低低低,平平拖拖?平平平?平低低,平平拖拖拖?

读法三:

平平:平?平平低低,平平高拖?平平?平拖拖拖,平平拖拖?平平平?平拖拖,平平高高拖?

在老师的指引中,学生们惊奇地发现,重音可以重读,可以轻读,还可以拖长读。这样处理水到渠成地教会了学生处理重音和停顿,语气、节奏、音色等的恰当应用,降低了学习经典的难度,放缓了坡度。此时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教师以配乐朗读的形式奖励学生读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广泛参与读,并能当堂背诵,教师强信心、抓主干、找规律、拎句意,运用减字辅背、顶针背诵、镂空背诵、看译文背诵、举一反三背诵等多种方式强化记忆,扎扎实实推进当堂背诵,让学生体验到背诵的乐趣,领略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琅琅的诵读声犹如清凉的风吹进孩子们的心田,使学生渐渐进入到言语的内化阶段。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学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尤其是当课堂上出现大量的信息资源时,肖老师能快速地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展现自己精湛的教育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

二、自主探究,学以致用

肖老师不光强调学生多读、熟读、会读和读好,而且注意引导学生“读懂”——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今日之人和事,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质朴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肖老师转变观念,大胆放手,把自主学习的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遇到疑难时,引导他们去想,并自主选择——“在这四个词中,你认为哪个词最难懂?”“这几句话不懂怎么办?”按照学情调剂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启发他们拓宽。如当发现学生不懂“不亦……乎”时,适时举例、点拨、引导,让学生去“经历”“体验”,学生情不自禁地根据教师的情景描述,脱口而出——“不亦危险乎”“不亦辛苦乎”“不亦累乎”“不亦腰酸背痛乎”……学生“披荆棘”的时机,是他们智力成长的机遇,也是他们“内化”传统文化“精华”的机遇!学习经典的过程充满生命的律动,并因这样的律动而激发出师生的情感,又因情感的介入而使经典生动和灵动起来了。

肖老师还学生以灵性,整节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经典展示我乐背—走进《论语》我乐学—学思结合我乐用”三个阶段的学习体验。采取“讲一句,带多句”的模式,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超前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联系实际进行讲《论语》故事比赛,扩充意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把自学的论语格言及意思以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现场的互动让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而活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73243.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