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差异不同,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有所收获,就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差异情况,实行分层推进教学,下面我就数学课中的分层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了解学生,科学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智力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可分成三个层次:A层:基础扎实,智力较好,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层: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低。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绝对的,而是要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然后,再进行横向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由优、中、差组成。学生在这种小组中讨论交流时,较为优秀的学生可通过介绍自己的思维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概括组员的发言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中等的学生在交流中能得到启发,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可得到他人的帮助,利于他们在教师点拨或讲解时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精心设计,分层备课。
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多下功夫。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合理安排,分层授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我们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在前20分钟,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启发式教学重点解决全班学生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进行基本能力训练,指导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这段时间里,B层与C层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课内容。20分钟后,对A、B层在简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训练和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较高的要求,而C层学生可完成课本基础题,理解巩固基本知识。此时让A、B层同学思考有一定难度的例题,教师适时点拨。而对A层无疑问的,教师可补充提高题。此时连同讲解及小结大约15分钟,突出培养数学思想方法。最后10分钟进行课堂检测,反馈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四、注重能力,分层训练。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运用,由于学生的水平、练习的速度、能力的不同,教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练习可分为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对于不同的层次的学生要布置相应的习题。基础题应紧扣课本,重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题是课本习题和例题的变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重在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题是课本例习题的延伸,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纵横向的联系。对A层的学生,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组织练习,练习中逐步给学生点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形成技能的能力;对B层的学生,课堂中教师先讲解,示范,接着让学生模仿练习;对C层的学生,教师先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再巡回指导,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五、有的放矢,分层辅导。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安排有针对性的辅导,每次安排3人,重点辅导班级C层的学生,每周安排3次,培养其观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有所提高,对学习产生兴趣,把握一些基础知识。A、B层不限时辅导,重在点拨方法和解题思路,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另外,辅导要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
六、对症下药,分层作业。
分层设置作业时,一般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低层次(C组)作业内容一般不低于课标的下限要求,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或例题的简单变形题,同时要适时配置与新知识相关连的旧知识的补缺补差题,作业量要适中:中层次(B组)作业内容可以是课本上的习题及复习题中的简单的综合应用题,作业量要充足;高层次(A组)的作业内容,可以是习题或复习题中较难的综合题,或新知识的拓深拓广题。
总之,在数学课上实施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有效地减少课堂中只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现象,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搞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赵宏宇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72820.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