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转基因强制标识已经成为政治需要,而非科学要求。其结果就是,那些有政治诉求的群体以此来绑架大部分消费者,从而让消费者为其政治需求买单。更宏大意义上的后果是,人类为自己的愚昧而止步甚至倒退。
转基因强制标识已经成为政治需要,而非科学要求。其结果就是,那些有政治诉求的群体以此来绑架大部分消费者,从而让消费者为其政治需求买单。更宏大意义上的后果是,人类为自己的愚昧而止步甚至倒退。
在美国推行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不仅会使食品价格上涨,还会让消费者产生疑虑。
那些支持在美国推行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人们号称是为了消费者利益着想。他们的论点是,如果把所有的食品贴上“可能含转基因成分”或者“不含转基因”,就能让消费者明白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而他们也说,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会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让他们能够避免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美国各州各种推动标识立法的行动跟消费者的选择与知情都没有什么关系。标识背后的真正目的是对基因工程意识形态上的敌视,来试图抹黑转基因食品及其生产者。这些法案的内容则被精心设计,以吓唬大众消费者,让他们不去购买转基因产品。而这一系列行动的目标则是让转基因产品从美国市场上消失。
在美国,转基因食品并不需要强制标识,而是有一套非官方的自愿标识体系。在美国的食品杂货超市,比如WholeFoodsMarkets或者沃尔玛,你都可以买到几千种带有“不含转基因”或者“非转基因食品”标识的食品。这些标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从科学角度上来看,它们不仅缺乏任何意义,也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全世界有另外64个国家则是对转基因食品要求强制标识的??其中很多国家是为了与欧盟的决定保持一致,从而推行了那些并非基于科学的管理规定。理论上讲,这种标识要么表示在生产这种食品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原料的过程中,用到了基因工程技术(基于过程的标识),要么表示在最终的产品里有转入的基因或它们的产物(基于产品的标识)。第一种规定更为苛刻,也是欧洲所采用的那种。而几乎就在欧洲开始强制标识规定之后,转基因产品就从超市货架上消失了。商家因为担心被抹黑、被起诉或出现公关危机,便向供货商施压,要求他们采用非转基因的原料。
而美国当前对转基因的管理手段则是基于如下论断:政府管理应着重于产品的各种具体特性,而不是其生产方法。由于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表示转基因食品需要与常规食品有所区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从1992年起就坚持不对食品强制标识。近年来,因为没法从联邦获得支持,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们开始在各州试图通过立法来引进相关的(强制标识)法律。
至少他们在25个州已经提出了这类标识法案。大多数法案并没有被通过,最近的一次失败是在11月的科罗拉多州,要求强制标识的105号提案以“67%反对33%赞成”的结果未获通过。不过,推动标识派也有获胜的时候。康涅狄格州和缅因州都通过了要求转基因标识的法律。而在五月,佛蒙特州的H.112号法案也被通过并签署生效。
乳业大州佛蒙特的法律正说明了这些标识法案背后的矛盾和利己之处。该法律规定,喂养转基因饲料的奶牛所产的牛奶,以及利用转基因凝乳酶生产的“素食”奶酪,不在法律要求转基因标识的产品之列。然而,如果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作物所产的糖或者油脂的话就必须标识。哪怕这些糖或油里没法检测到任何转入的基因或者表达的蛋白成分,而且其化学成分跟常规作物产出的糖或油完全一致,也还是要标识。或许佛蒙特州的议员们还应该考虑立法规定食品必须标识“可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汞、镉、鸟粪、微生物毒素以及炸药??这些东西所有食品中都有,只是没法检测到而已。
因为美国各州的法律有如此之多的差别,在全国范围内标识这事就可能会被一系列根本无法执行的州内法律弄得七零八落无法协调。要避免这一状况,除非用联邦法律来推翻这些州内法律(例如,《安全准确的食品标识法案》)或者用诉讼挑战这些立法的合法性。标识控们建议说既然美国农业部在监管有机食品的认证,那么也可以让美国食药监彻底转变态度,来监管转基因食品的强制标识与审批。但是,这个类比是有问题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标识可能带来的巨大成本。要给主粮建立一套标识系统并坚持执行下去,并不只是打印一些更详细的标签而已。从播种到装盘的整个过程里,转基因食品跟非转基因食品都需要被区别对待,也就需要在收获、运输、贮存、加工以及分配这样的步骤里进行严格审核以及持续监管来确保它们不会被混到一起。相比农业部只需要处理占美国食品大约4%的有机食品而言,这个提议的代价要高得多。华盛顿州就估计单是政府监管这一项,每年就需要2250万美元花在用于审批与测试,以及执行标准和确认合格方面的人力物力上;而人口只是华盛顿州一半的俄勒冈州,也估计每年要花1130万美元。把这个数字外推到全国范围的话,政府对标识的监管费用可能要接近十亿美元。这还没算上摊到食品与饲料企业以及农民头上的更大成本。
而这些最终都要由消费者来买单。有些研究估计零售食品的价格可能会上涨10%之多,虽然这对于那些已经从有机或者“非转基因”超市花高价“避免”转基因食品的人而言不算太糟糕,但对于为数不少的,仍在努力解决每周吃饭问题的美国人而言,就可能是导致他们入不敷出的大问题。
那么这些花销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价值吗?其实不能。强制标识的体系可能会减少某些产品制造商“不含转基因”的虚假宣传,例如说橙汁(因为还没有被允许商业化的转基因橙子)。但即便在那些已经执行强制标识的国家里,“不含转基因”的标识也是非常混乱、毫无意义。尽管佛蒙特州的标识要求即使在不可能检出(产物)的情况下仍要标注“含有转基因”,在对转基因一向严格的欧洲,法律条文却允许“不含转基因”的食品含有不超过0.9%的转基因来源的成分。而在日本这个上限更是高达5%!如果说“可能含有转基因成分”其实意味着食品中无法检出,而“不含转基因”却表示可以含有不超过5%转基因成分的话,就别说什么消费者知情权了。
投入十亿美元换来这些结果的话,听上去非常地糟糕。强制标识并不能给那些想要避免转基因食品的人带来任何好处,却会给那些并不关心这件事的人带来财产的损失,而且它也不能提供什么营养或者过敏方面的信息。这事不是过敏人群会关心的“微量花生坚果仁”,只不过是在发神经唬人罢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49801.html
相关阅读:少揭“伤疤”,多贴“膏药”
高中生物的“学习策略”
2016年高考备考:生物基础知识111条
人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起源和精准干预研究获进展
定时定向递送miRNA的新载体治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