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文言文阅读需具备的几种意识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强化如下几种意识:

一、整体意识

有学生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时,喜欢由题及文,进行单打一的阅读,似乎节省了些时间,但由于缺乏全局观念和事体意识,结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出现了不少错误。

其实,文言文无论长短,都是一个整体。所以阅读最重要的一部就是通览,这样做会获得总体印象,包括主题词、中心人物、核心事件。

就文言文来说,不外这样几种:一是史传文章。包括两小类,人物传记和历史事件记录。对于史传文章,就整体而言,主要就是人物及其品格、事件及其意义集中心思想一想。二是议论性散文。就整体而言,主要是读后把握问题与观点。前者是所针对的对象与范围,后者是作者的见解与思想。三是抒情性散文。就整体而言,主要是读后明白所抒发的情感,这就要抓情感句与议论句。

现在拿全国卷3的文言文阅读来说说。

此卷考的是人物传记,选自《明史?傅?传》。读完此小传,我们稍加回想,便知是傅?,主要记录的是他直言指斥受宠权贵而遭挤压的事,表现的是他的刚正忠实。

有了这样的整体把握,解答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判别题就容易了许多,此题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原文“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不听”的对象应该是“矫旨”之人,选项误把“不听”的对象当成傅?了。这里其实是就傅?与孙交的相似遭遇设题,故意弄错对象。

整体意识不单有助于文言文文意的理解与把握,还有助于落实词句问题。这就涉及到语境意识。

二、语境意识

既然文言文是一个整体,那么段与段、句与句,甚至词与词之间就应当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境意识,指示我们在猜读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句意与词义。

还是以全国卷3的文言文阅读来说,其中翻译中有这么一句,“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这一句话,“权幸”与“嫉”是布分点,“嫉”容易理解,唯“权幸”让人费思量。

不过,若注意前后文,这个词的意思不难猜出。此句之前,是傅?的进言,说的是云南灾情的可怕,与后面“时弊十事”不能说没联系。再往后看,写的是孙交也因为恪守正道被欺凌的遭遇。为什么,都是得宠权贵在作祟。由此可揣知,“权幸”指的是人,即“受宠的权贵”。全句的意思是,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愈加痛恨他。

三、文化意识

文言文,说到底传播的是古代文化,不仅包括文化常识,还包括文化思想,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等。

阅读文言文,要有文化意识。从史传人物感受人物的精神特质,从重要历史事件中寻找所包蕴的文化意义,从议论性散文的观点中去捕捉其文化因子,从抒情散文的情感中去发掘文化心理。

就拿全国卷1至3这几份的文言文来说,《曾公亮传》《陈登云传》《傅?传》带我们走进了宋明贤臣长廊,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文化思想与文化品质,集中为: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具体又分为:为公情结、大道之礼、仁者人心、爱民情怀、忠于职业等。

四、积累意识

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它不是靠某几篇文言的“读”,也不是靠几个月的“练”,就能成就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积累意识。

不少同学曾经对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犯疑,认为平时所学,考试又不考。课内“学”与“不学”无所谓。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课内的阅读,就是积累,积累大量的文言基础,还包括文化常识,考试所读的文言文,不过是迁移与转化而已。

若是具备文言阅读积累意识,就有必要按时段,按篇章随时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文化、文学常识等。

这样的积累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会在迁移性阅读中占到便利与好处。

当然,文言文阅读所要具备的意识远不止这些,只是这几种是主要的,我们要尤其注重而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46917.html

相关阅读: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
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