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点思考和建议总结如下:
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教师必须做好角色转换,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导疑、导思、导问、导学,使自己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就目前的教学改革而言,实施研究性学习,运用数学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等等,教师先前并无多少经验.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一位合作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所以,数学教学将着力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长”: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总之,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论文中心,作者:邓鹤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613397.html
相关阅读: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