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来源: 记忆方法网

诗歌的鉴赏技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分析作者、诗题;

  2、辨清诗歌类别;

  3、咀嚼语言、品味意境;

  4、掌握一定的文学、文化常识;

  5、合理利用诗中的隐含信息。

  这些,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却不是“万能钥匙”,百试百灵,比如说用来解答今年的全国各地诗歌鉴赏题,就未必行得通。这就需要我们认清形势,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通过对今年诗歌鉴赏题的归纳综合,笔者认为,用如下几种来鉴赏诗歌,是行之有效的。

  一、感同身受。

  每一篇作品都是诗人在心灵最自由,思维最活跃,情感最放纵时写出来的,都浸润着作者的血与泪,爱与恨,悲愁与喜乐。我们在欣赏时,一定要用心品读,用心感悟,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感知出与诗人相同的遭际、相同的心境,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略通皮毛是难以读出个中之味的。王安石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鉴赏诗歌即是求思之深、感之切、心之近。纵观今年的十五篇诗歌阅读,有四篇是写思乡怀人的(全国卷二、全国卷三、湖北卷、浙江卷),有两篇写昔盛今衰的(全国卷四、上海卷),还有两篇是写音乐欣赏的(天津卷、湖南卷),这些内容,我们的生并不陌生,虽然他们没有刻骨铭心的,但也有相近的或相通的体验,做题时,就应该从的储存库里把它们调出来。如全国卷二: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第一问不难回答,这个“寻常”的细节是“又开封”,第二问紧承第一问而来,要回答好它需动点脑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写信的机会少了但类似的情景还是遇到过的,如和亲人朋友打电话,打完了,意犹未尽,又拔通再打;送亲人朋友远行,已说过千言万语了,车轮启动时记起还有一句紧要的未说,忙赶上前去说给他(她)听。为何生活中一再的出现“又开封”的事呢?是因为我们有着难分难舍、割裂不断的情!回到原诗,即是诗人见秋风又起,思乡情切,在信中片言难述万一,故行人临发时又开封补上。

  二、运用。

  想象只要合理,不妨大胆,再大胆些,这符合诗歌自身的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通过想象,补出诗人未尽之言,未明之景,未完之意,未诉之情。如全国卷一《木兰花》的第二第三问(原诗略):

  对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对“闹”字的用法,一般同学都认为写得好,写出了杏花的热烈绽放,写出了春意盎然。但这还不够,还不能拿到,要拿到,就必须运用想象:杏花怒放,一片嫣红,引得蜂忙蝶舞,春鸟在枝头跳跃欢唱。这才符合春天的景象,这才显得“热闹”,这才是真正的春意盎然。

  再如湖南卷: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道题目已对前三句分别作了赏析,要求按照前面的方式赏析第四句。音乐欣赏,本就需要想象,而第四句的赏析更是非想象不可:桃林丛中,桃花盛开,一佳人端坐其中,凝神吹笙。花烂漫绽放,人面如花,而笙声也如这花般明丽、欢快。能想象出这些,这道题目也就做好了一半。

  三、迁移所学。

  自以来,我们的所学的诗歌不算少了,对诗歌的了解也达到了一定程度。同为诗歌,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只要题材相同,内容相同,未必不会有相同的写作技巧,相同的情感表露以及相同的意境氛围。我们就能从课本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诗句,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如天津卷: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

  问: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云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说到音乐欣赏,我们所学的诗歌中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不妨以《琵琶行》来与之印证。“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琵琶行》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和它相似。“不觉碧云暮,桃云暗几重”,《琵琶行》又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与之基本相同。课文中这两句的意思我们是比较熟识的,前句突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后句一是说明时间过得快,二是情景交融,从描写月的澄静、空明来表现诗人受到琴声的洗礼后内心的纯净,从侧面烘托琵琶女琴艺超凡出众。把这些用来解题,可以说不差分毫。

  再如上海卷《赤壁》(原诗略),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其最后一题即是对末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就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对课文熟悉的同学,这道题很容易做,因为书本上有《越中览古》的“宫女如花满春殿,而今惟有鹧鸪飞”,《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以及《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等和它的写法完全一致,都是拿昔日的繁华、强盛与今日的萧条、荒凉作对比,以抒发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四、重点关注尾句。

  一般诗歌在结构上是前面写景叙事,尾句则画龙点睛地抒情言志。这一点在今年的十五篇诗歌中表现很明显,如全国卷三《鹧鸪天》、上海卷《赤壁》、湖北卷的《次北固山下》、广东卷的《江汉》都如此。这里以广东卷的《江汉》为例: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人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首诗如果单看前面,很容易误以为又是一篇思乡怀人诗,因为诗句中有“归客”、“片云”、“孤月”等词,但作者本意并非如此,其重心应落在最后一句上。“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成语中有“老马识途”,曹操《龟虽寿》诗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言“生姜老而辣”、“廉颇虽老尚能饭”之意,再结合前两句中的“心犹壮”、“病欲苏”,可知尾句或是全诗之意是言“不老之志”,抒“难酬之情”。主旨抓住了,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鉴赏语言、形象、意境等题,就容易多了,至少不会偏题。

  以上的几点浅见只是就题而论,难免挂一漏万,但我不揣浅陋,旨在抛砖引玉,让大方之家拿出自己更好的创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8529.html

相关阅读:培养语感,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中国古典戏剧知识
201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易错分析:实词色彩不当
语文试题中最易失分的七个题型
古诗音乐描写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