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实力,有创新才有腾飞。同时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而中学数学是一门创新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新火花。中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是多方面的,本文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热爱学生、关注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数学教师要在个性教育上创新,应当把学生的个性作为一种创新的资源来开发,尤其是要关心学生、摒弃差生概念。通过“问题—猜想—尝试—成功—领会—顿悟—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力求现象数学化,逐步形成学生的数学气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浓厚的好奇心,对问题的敏锐感,强烈的探究愿望和坚持性,敢于质疑问难,挑战未来的勇气。
2.教学中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提出问题是人们对某些现象、某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结果,它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一个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不会提问的人也就无创新可言。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不仅要具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而且还要具备直觉的洞察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求异性思维能力,因此,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素质。
3.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
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表述解题方案,实施解题过程,检验问题结果,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要改进以教代学,做到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摒弃被动接受和机械模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解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更有创新的是,有的学生把梯形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等高,用求这两个三角形面积和,也推导出这个公式。
2.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三、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求异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因为求异思维往往产生新奇、独特的见解,敢于打破固定模式,从而形成新思路,新见解。给出的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
2.质疑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创新。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
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为此,必须打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内容、方式等诸方面,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育是人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只有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双重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创新能力才可能获得一定的积极效应。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高晓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85199.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