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快速适应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学生说:数学枯燥无味,学数学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没有什么用,所学的知识太空洞了,这确实是数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如何使现在的学生更好地、更有效地掌握现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主动地去创新,去改变,就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教书十余载,都是在前辈的指引下一点点累计经验。如今新课标来了,经过几年的尝试,笔者从中感受很多,于是下面谈谈笔者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首先认识新课程,

  老教本课程只有教材与教师。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是教学材料,学生,教师,教学环境与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动态链条,就是说,课程是变化的,是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和教师是新课程的一部分,也是课程的创建者,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新课程和开发课程的过程。传统教学只侧重结果。新课标之数学教学不但重结果,更重过程,还侧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重创新,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再认识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过程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做数学,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探究数学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传统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知识。但新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并不是老师塞多少知识给学生,学生的脑子就可以装进多少知识,学生接受知识是有选择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其自己在脑子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自主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操作,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培养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新课标的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实质上是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学实质上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交往互动。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新课标的数学教学与老教本的教学的其他的不同

  1.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育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总的策略。一般的数学思想有: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极限思想,等等。数学方法是人们分析处理数学问题的具体手段,如: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归纳法,等等。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对学生未来走进社会后解决实际问题也很有用。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2.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个性。

  与传统教育不同,新课标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人的思考问题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方法,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如大脑的潜能,气质)都不同,传统教育的整齐划一,齐步走,只重学科,目中无人,忽视每个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落后。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以人为本,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要教书育人!关注人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就是要尊重,关心,牵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的体验过程。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及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的发展。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过程。当然,数学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潜能的发展,把学生比作卫星,老师就是火箭,老师这火箭要把每个学生送到恰当的轨道上去。

  3.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思想品质教育

  数学教学要用数学家探索数学的精神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的精神;以我国两千年来的伟大的数学成就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引导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新课标的数学教学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创新,一个民族就要衰亡。教育不能没有创新。新课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是指学生在其原来知识基础上的突破和发展,不是指科学家那种创造发明。数学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时候,大力鼓励学生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向教材质疑,向权威挑战。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春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80172.html

相关阅读: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