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主动自觉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探索与求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具体对中学生而言,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做、敢说并能进行独立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一是激发创新意识。一方面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数学情境;另一方面,当学生已有了正确的想法和做法时,还要让学生想想“还能发现什么”、“还能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二是培养创新胆量。一方面,在课堂中保持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启发、诱导、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强调一题多解、一图多变、多种角度看问题。三是利用评价促进创新,要及时鼓励、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造情境。我们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民主、自由、平等、和谐,要求管理民主、师生平等、教学相长。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连,教师的思维要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性的身份进入到设置的课堂情境中去,为学生提供联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的良好情境。

  2、激发兴趣。学生有创新的行为,首先要对创新产生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老师一定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和兴趣。

  3、教师还可在各种场合中以各种典型的例子,教育鼓励学生立志献身于科学。要从中华民族历史上对数学做出的贡献到近代的落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和创造发现的热情。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守一”和“同一”,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作为中学数学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去观察和分析、理解某一现象或事物的横向求异思维能力。

  1、鼓励质疑问难。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于提问,逐步做到善于提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他们的热情。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都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耐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都应鼓励学生提问,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的习惯。

  2、引导求异思维。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在讲课中,时时启发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何不同看法,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73779.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
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