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之探索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如何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背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与生活,用于生活,充分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我个人提供以下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的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已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绝对值与相反数》第一课时“绝对值”时,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情境: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在学校的西边3km处,小丽的家在学校东边2km处。加入他们都步行上学,且速度相同,谁花的时间更少些呢?

  以“小明、小丽上学所花时间”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力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成为主动、积极的探索者,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为新课的引出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把学校门前的大街看成一条数轴,把学校看做原点,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实际问题数学化。具体做法如下:

  1.如果数轴上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1km,你能把小明和小丽家的位置在这条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2.从数轴上看,那家离学校较近?那家离学校较远?

  在上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强化了“距离”,自然地引入绝对值概念。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心情舒畅,感到容易,思维活跃。实践表明,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借助生活经验,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起到了沟通实际问题与其数学含义的桥梁及思维杠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境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

  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特意安排了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校内旗杆的高度。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开始了测量活动。一周后,做了详细汇报:1.我们用目测的方法测出旗杆的高度大约是20米;2.我们先测出升旗用的绳子的长度,再加上旗杆顶端的高度,估算出旗杆的高度约是20米;3.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们先测出几个同学的身高,对应影长,发现影长与身高的比值是个固定的数值,然后立即测出旗杆的影长,用比例的知识算出了旗杆的高度是22米。显然,同学们的测量办法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又及时追问:“你能测出直插云霄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高度吗?”“能!”在异口同声的回答声中,同学们好数学的情感油然而生。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实现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进而培养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四、结合生活实例,培养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比较,实习生活的新的体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比如我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时,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一道题:最近老师想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同类小区之后,老师把目光锁定在相同条件下这两个小区。A小区,首付5万元,每月还款1483.8元左右;B小区,零首付,每月还款1985.8元左右。要求:贷款年限不少于3年,但不得超过30年。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主意,看我究竟该选哪个小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有把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那个省钱选哪个小区;有的同学使用函数图像分析;有的同学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有的同学问我手中是否有5万元钱,如果有,你有两种选择方式,如果没有,只能选B小区;更是有的同学用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货币会贬值一些,你可以贷款时间长些,把钱用在其他方面获利,创造更高的价值,贷款就等于现在花以后的钱,我认为这样更合适些。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直接关系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教师要以有效的问题情境为教学的中心,以置疑、问难等灵活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合作,教与学合作,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供适宜的教学活动内容,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和拓宽“最近发展区”,更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学得更多、更快、更好。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世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72233.html

相关阅读:高中数学:扇形的面积公式_高中数学公式
三角函数图象性质
高考数学复习:系统梳理 重点掌握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高二数学复习八大原则
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