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2)
十几个月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了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的土地,首先想好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
行情”
和不同读者的品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
精神食粮”
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3)
就这样,三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4)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5)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铁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6)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7)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8)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谈。
(9)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
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10)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的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我的一位同乡——
以前是放羊的,现在一家私营公司当老板。在跟他几次接触之后我发现,这个“
放羊娃”
虽然脱掉了那身时常粘满羊粪蛋的衣服,改掉了一嘴土话方言,甚至换上了一身的细皮肥肉,但他始终没扔掉那根羊鞭。他在用一根羊鞭管理着几十号人的公司——
这是他惟一会使的一样家什。当他对员工下达指令,派活遣物时一扬手的姿势,活灵活现地重复着他当挥鞭赶羊的动作。几十前那个放羊娃一直在背后操纵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他不自觉。他忌讳别人谈及他的放羊历史,他把一群羊换成了一个公司,用权力代替了羊鞭。甚至一辆车一幢楼与一头牛两亩地也没啥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而已,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他后,他便再不跟我来往了。
(11)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
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
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都是:劳动。
(12)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
就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
(13)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还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14)
我说:我扛着铁锨呢,怕啥。 ——
节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扛着铁锨进城”
是作为农民的刘亮程与世界相遇的方式,同时也是本文的一个独
特的写作视角——
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审视城市。
B.
本文通过今昔对比表明体面、繁华的城市生活只是乡村生活的翻版与延续,而
“
我”
在情感上依然归属于乡村,写出了作者对土地的依恋,对故乡的思念,表达
了浓浓的乡愁。
C. “
铁锨”
这一意象已经成为作者 身份的标志性符号,并赋予它特定的情感内涵,
展现了一个农民与世界相遇时的精神指向。
D
.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
既怯懦又勇敢。
E. “
扛着铁锨进城”
,写出了身为农民身份的城市边缘人对城市文化的抗拒与向往
的矛盾心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47957.html
相关阅读: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