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我的记忆之城??北岛访谈》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我的记忆之城 北岛访谈 □北岛(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①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中的文章是回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 我的记忆之城——北岛访谈
□北岛(诗人、作家)
□林思浩(出版人,任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①林思浩:你的新书《城门开》中的文章是回忆,其中有没有用文字“修复"一座“被毁掉"城市的心意?
②北岛:与其说是用文字“修复’,不如说是“哀悼”。我希望读者不要误解,以为我在美化我童青少时代的北京,其实那是一个缓慢的毁灭过程,只是远没有到这后二十的疯狂程度。或者可以说,我是即将消失的北京的最后见证人之一。我猜想,一个1990代出生的孩子,大概认为北京就是现在这样,天经地义,一个古城只是谣传而已。其实根本不止是北京如此。前几也去过我的祖籍湖州和绍兴,以及上海、苏州,我相信这种毁灭是全国性的。特别是绍兴,那是我头一次回老家,失望之极。哪儿还有鲁迅笔下的那种韵味儿?就连鲁迅故居都像是仿造的。我认为,不仅我这样的异乡人在自己故乡迷失了,所有不聋不傻的中国人全都在自己故乡迷失了。
③林思浩:中国文化史上也有一些用回忆来复原文化名城的例子,一代文物的倾毁反而成就了文学的不朽,文学又反过来令文物增添了传奇的吸引力。你怎样看待这种政治与文学的关系?
④北岛:我既没有文学不朽的野心,也没有考古热情,何况北京作为城市算不上什么文物,人们至今还住在其中。我只是希望我们从紧迫的节奏中停下来,哪怕片刻也好,反观我们的生活,看看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到底失去了什么。写此书的另一个目的,是借助文字追溯我的童和青少,我生命的开始,很多事都是在那时形成或被注定的。这与政治无关。从某种意义来说,政治是抽象的,我写的却非常具体。
⑤林思浩:你在写作 《城门开》时是否想过在北京这座城市和您的生活间做一区分?哪一部分更令您着迷?
⑥北岛:就我的成长经验而言,城市与人事是不可分割的,有某种镜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并没有刻意写城市,而所有大小事件都折射出城市的变迁。至于说哪一部分最让我着迷?细节。正是个人的可感性细节,如同砖瓦,让我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
⑦林思浩: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你身上的感受吗?这种类似于化学作用的感受对你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
⑧北岛: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这也就是你提到的化学反应,与诗歌中的“通感”近似。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⑨林思浩:你读过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吗?帕慕克说伊斯坦布尔美景之美在其忧伤。你说回到北京发觉面目皆非,伤感于自己成长经验的北京不复存在。你说完全陌生的是指什么呢?
⑩北岛:读过《伊斯坦布尔》,也去过。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横跨欧亚的美丽的古城。我认为帕慕克所说的忧伤与古老文明的兴衰有关,包括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北京和伊斯坦布尔有相似之处,首先也是一座美丽的古城,再就是与一个古老文明的兴衰息息相关。但相比之下,伊斯坦布尔保存得相当完好,而老北京却几乎荡然无存,这不是什么忧伤,而是绝望。我认为,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我们被“进步”、被所谓的现代化基本上给搞疯了。这首先跟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屈辱有关,也和革命所带来的盲目性及粗鄙化有关。北京在这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几的变化,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而一座古城毁了就是毁了,是不可能重建的。现在的北京和别的亚洲大城市还有什么区别,不过是现代化博物馆中的一个新标本而已。
11林思浩:在《城门开》中你不止一次写到少时常出门远足,用脚丈量北京。你的北京地图一直都存在吗?你的北京地理地图是怎么样的?这地图和你的生命疆域又是怎么样的互相推进关系?
12北岛:小时候没钱,主要靠双脚走天下,走十里二十里是常事。一个行走的城市和骑车乘车甚至开车的城市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可感性细节。在故乡,人是有方向感的,不会迷路。再说北京是个方方正正的城市,也不容易迷路。可我前些回去,在自己的故乡完全迷失了,连家门都找不着。说到我的北京地图,是完全属于我个人的,带有某种私密性质。在这张地图中,首先是我家,然后是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我父母所在的单位,还有我和同伴行走的路线。这是我生命旅途的开始。我曾在《旅行记》中写道:“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8岁那我跟母亲去上海看外公,那是我头一次离开北京。这次旅行对我来说很重要,距离感让我对故乡有了新的认识,而我的北京地图也发生了变化,可大可小,小到只不过是一张更大地图上的圆圈而已。从那一刻起,我时常梦想着离开北京,走得越远越好。这愿望实现了,以致到了回不去或根本不想回的地步。(本文有删改)
1.第⑥段中“镜像关系”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北岛新书《城门开》一开始三篇写“光和影”、“味道”和“声音”,其用意是什么?(2分)
3.第⑨⑩段访谈中,说到伊斯坦布尔有何作用? (2分)
4.第⑥段北岛说“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第⑩段却又说“一座古城毁了就是毁了,是不可能重建的”,如何理解?(3分)
5.选出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 )(3分)
A.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毁灭是全国性的’有些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
B.因为对政治的极度失望,北岛的《城门开》的写作与政治无关,它的内容非常具体。
C.北岛的北京地理地图虽然在心中一直存在,但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效用了,过时了。
D. 北岛追忆悠长岁月留在他身上的感受,尤其着迷城市与生活中的非常个人化的细节。
6.纵观这篇访谈,采访者所提的问题用了哪些不同的提问方式?这些?题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方面?(4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2分》城市和人有着相互影响和互补的关系。
2. (3分)《光和影》、《味道》和《声音》写的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这些细节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这些细节唤醒人的各种感官,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3.美丽的古城斯坦布尔可以与北京相类比,思考旧城的变迁与古老文明的兴衰的关系(1分);通过对比凸显老北京几乎荡然无存,让人绝望。(1分)
4.不矛盾(1分)。第⑥段北岛说“在纸上重建一座城市”,意在说明通过细节性记述,在心中重温自己曾经的旧城成长记忆。(1分)说“一座古城毁了就是毁了,是不可能重建的”,主要是说古城的文明和文化的毁灭是无法重现的。
5.(3分)B
6.推测发问1点,直接发问1点。写作意图(1点);写作与个人经历、时代变迁的关系(1点)。
6.理解第(12)段末句的含义(4分)
随者自己龄和阅历的增长、生命之旅的扩展,走向更阔大的世界和追求更远大目标的梦想实现了;但是北京这一自己生命地图上的“小圆圈”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随革命所带来的盲目性及粗鄙化的变化几乎是毁灭性的,令人痛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71332.html

相关阅读: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