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 2006 6 月 13 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①2006
6
月13
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
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
,25
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
,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
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
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
,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
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
周。
⑩6
月13
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
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气魄。
(摘自2006
5
月21
日《中国青报》,有删改)
[

]
朱启钤(
1872-1962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文章叙述了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
文章提到了朱启玲
1915
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
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
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社会的筹划和创办。
E,
朱启玲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方法。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解析】
D
选项“完全”两字太绝对。朱启玲只是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并无人力、物力之说。
E
选项文中并无此信息。
【答案】
DE
14.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析】文章写梁思成显然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表现主人公朱启玲的。文是有关事例并不少,考生不仅要找出来,还要作简要分析,分析时要从文章的结构方面作探究。
【答案】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③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第⑤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第⑥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事迹
30
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15.
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
6

13
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实用类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解析】文中两次提到
6

13
日那场大雨,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那么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作用不难概括。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考生首先应该明白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顺此思路答题,就不难得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①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
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规划的格局);②结尾的雨引出营造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③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二者透过“雨”联系在一起,抚今追昔,深化了“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的主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7859.html

相关阅读: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