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着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只要历史不阻断,时间不倒退,一切都会衰老。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没有废墟的人生太累了,没有废墟的大地太挤了,掩盖废墟的举动太伪诈了。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
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当然,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废墟是古代派往现代的使节,经过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小心翼翼地清理,不露痕迹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全部劳作的终点,是使它更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废墟,一个人人都愿意凭吊的废墟。修缮,总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损失。把损坏降到最低度,是一切真正的废墟修缮家的夙愿。也并非所有的重建都需要否定。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那又何妨。但是,那只是现代建筑家的古典风格,沿用一个古名,出于幽默。黄鹤楼重建了,可以装电梯;阿房宫若重建,可以做宾馆;滕王阁若重建,可以辟商场。这与历史,干系不大。如果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我建议,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在废墟上开推土机,让人心痛。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但是,收拾来的又不是前夜残梦,只是今日的游戏。
(有删减)
16
.文章中说
“
前夜的残梦
”
,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3
分)
答:
17
.怎样理解文章开篇说
“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
?(
4
分)
答:
18.“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
结合文章,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4
分)
答:
19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废墟?(
4
分)
答:
20
.结合文章说说废墟在古今历史发展中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5
人)
答:
参考答案:
16.
答
“
前夜的残梦
”
指的是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建筑,也就是今天的废墟。
17.
①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
散文头两句开宗明义,阐明作者对废墟的矛盾心理。
②
诅咒是因为它
“
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
”
。一堆废墟把昔日所有的是非成败、辉煌灿烂一股脑地打成包,尘封在逝去的岁月中,感怀伤时,悲今悼古。
③
作者寄情废墟,因为
“
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
”
。
“
废墟是资本,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
。
④
废墟是人生的起点,它装着真善美,也藏着假丑恶。人生不能没有废墟;文化不能没有废墟;历史更不能没有废墟。
18.
①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废墟在历史车轮中的作用;
②
废墟是时间进程,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③
废墟见证了时间和岁月!是废墟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④
时间和岁月的见证者本就应该为后世留下一些沉思和念想!
19.
①
留存会聚着祖辈当时当地的力量和精粹的废墟。
②
修缮并让废墟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
③
如果连废墟也没有了,可以重建一个来实现现代人吞古纳今的宏志。
④
既有废墟,又要重建,那么千万保留废墟,傍邻重建。
20.
①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②
废墟展示着一种美
③
废墟是历史哲学的素材
④
废墟还可以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6462.html
相关阅读:《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