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以撒
①
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
?
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②
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的。现代文明也深深地弥漫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③
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
?
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
④
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拨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萌动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⑤
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⑥
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
16
.
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作答。(4
分)
答:
1
7
.
作者说“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为什么石碑会更令作者“乐意驻足”?(6
分)
答:
18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具体感受中原的?为什么作者说“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7
分)
答:
19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中原的都市和其他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依旧是霓虹闪烁、轻歌曼舞,只有在旷野、在郊外,人们才能感受到它的“苍茫”。
B
.文章第三段中写到“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作者细腻地描写了农夫的辛勤耕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原农民的敬仰。
C
.第四段写传统文化和古文明被现代人、现代文明破坏和取代,作者对躺倒在草丛瓦砾中的石像、石碑深表惋惜。
D
.第五段末作者说“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黄河的性格,也含蓄地点明了中原的性格、中原人的性格。
E
.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多种表现手法,用凝重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
参考答案:
16
.①
概括了中原的特点:厚重感,苍茫
②
总领了全文并点题
17
.因为从石碑上能品味出碑文深处丰富而深沉的内涵;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烁;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
18
.(
1
)三个方面:①
郊外景象:原野上耕作的农夫和短促的城堞。②
历史留下的文化积淀。③
黄河。
④
寒月下的中原(
2
)视觉看到的是中原的表象,而它深沉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苍茫感,必须用思想去领略,用心灵去感悟。
19
.
Bc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3590.html
相关阅读:高中三年级散文复习阅读:《牡丹的拒绝》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李首峰坚守的胡杨》附答案
《路,在没路的地方》阅读答案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阅读答案
宗璞《促织,促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