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
冯其庸先生出生在江苏无锡北乡前洲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的小学、中学,读读停停,靠的是一边种地,一边刻苦自学。其间,又经历了八抗战,饱尝黍离之悲。“
那时我的读书环境,就是种地,放羊,躲日本鬼子。”
冯老回忆道。小学5
级失学后,在战乱的苦难中,他醉心于读书、写字和画画,在种地之余,沉醉其中。没钱买书,他东借西借,不论小说戏曲、唐诗宋词,或论、孟、左、史,只要能借到他就如饥似渴地读,“
天天读到深夜,早晨下田地前也要读,从地里回来,泥腿没洗净就进屋看书”
,冯先生忆道。如此3
自学下来,他竟读了许多书,有的甚至能背诵。
冯老还回忆,读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他被这位圣僧以万死不辞的勇气赴西天取经的精神所震憾、感动,这精神不知不觉在他少的心里种下了求学求真的种子。
冯老的记忆力十分惊人。提起儿时读过的书时,能立即出口成诵;在谈及早的良师益友时,更是记忆犹新。他忆起20
那在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时,拜识了山水画家诸健秋,诸先生特许他入画室观其作画,还说“
看就是学”
。自此,冯其庸在诸先生画室观摩半,由此略知山水画之门径。他的两位国文老师,诗人顾钦伯和词人张潮象都赏识他的文才,当他们与诸健秋一起组织“
湖山诗社”
,便邀冯其庸作诗,于是他写下生平第一首诗:“
东林剩有草纵横,海内何人续旧盟。今日湖山重结社,振兴绝学仗先生。”
张先生看后,批语“
清快,有诗才”
。诸先生则以所画扇面赠之。在无锡工专他仅读了一,即因贫失学,但是这一却是他在诗词和绘画上启蒙的一。
1946
春,他考入无锡国专。冯先生说,在无锡国专读书的三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在这里,他得遇许多名师指点,为他奠定了走上学问道路的基础。周谷城讲授中国通我,童书业讲授秦汉史,蔡尚思讲授中国思想史,朱东润讲《史记》、《杜诗》,刘诗荪讲《红楼梦》,冯振心讲授文字学等,使他眼界胸襟大开。一次,学校请来钱穆先生讲座,钱先生讲到做学问要从大处着眼,“
我见其大”
,不要一开始就钻牛角尖。“
这时我影响很大,我以后治学就力图照着去做。”
冯先生道。
在上世纪50
代冯其庸已经认真研读《红楼梦》了。冯先生研究《红楼梦》是从研究曹雪芹家世入手,他坚持文献研究与地面调查、地下发掘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而曹雪芹的家世在这三方面都有丰富而可信的第一手史料,特别是他发现了《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对它进行了长时间调查和考证,找到了大批有关曹家的早期信史,从而对曹雪芹的祖籍得出了确凿无无的结论——
辽宁的辽阳。
由《西游记》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大唐西域记》,玄奘西天取经的形象在他少时代的求学历程中成为不灭的明灯,而他后来锲而不舍的奋斗经历,也无不打上了玄奘“
诚重劳轻,求深愿达”
的精神印记。
自1986
至2005
的二十间,冯先生以古稀之陆续完成十进新疆、三登帕米尔高原、两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等壮举,实地踏看了玄奘取经在中国境内西行和东归的全部路线,拍了近万幅照片。
他曾有诗云:“
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他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东。”1998
8
月,冯其庸先生第七次到新疆,再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
米的明铁盖山口,找到了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东归后1355
来第一次被发现。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存疑了一千多的问题豁然开朗。
2005
8
月15
日,冯其庸先生以83
岁高龄第三次上帕米尔高原,为玄奘立东归碑记。这一9
月26
日,他由米兰进入罗布泊,到达楼兰,又要龙城、白龙堆、三垄沙,入玉门关到敦煌,在大沙漠死亡之海里停留17
天,终于确证了玄奘取经东归的最后路段。
冯先生曾说:“
予少读玄奘法师传达室,遂仰之为师,虽万劫而不灭求学求真之心也。”
这样的为学与为人理念,他一生坚持践行。从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玄奘精神在今天的复兴。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9
、从本文看,冯其庸在学术上有哪些突出成就?请简要概括。(4
分)
20
、文章引用了冯其庸的两首诗和一些谈话,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21
、冯其庸在学术研究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4
分)
22
、一个人的童和青的经历对其一生有什么影响?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96950.html
相关阅读:《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