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 1916 ,他 23 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开讲,先讲 印度哲学 , 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节选)
刘仰东
梁漱溟是不是学者,这本来不成问题。1916
,他23
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门(系),次开讲,先讲“
印度哲学”
,再讲“
儒家哲学”
。讲“
儒家哲学”
时,听者踊跃,除一般学生外,还有四五十岁的前辈,还有一些当时及后来的风云人物。四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更使他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他是因学问而出名的,世人历来也是以“
知名学者”
来看待他的。
但是,梁漱溟本人却一向不自视为学者,也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他生前曾在许多文字或演讲中明确表态。1930
,他在题为“
我是怎样一个人”
的文章中写道:“
大家误解我什么?这就是误认为我是一个学者,甚或说是什么‘
哲学家’‘'
佛学家’‘
国学家'……
这真是于两面都不合适:一面固然糟蹋了学者以及国学家,一面亦埋没了我简单纯粹的本来面目……
谈学问,在我只是不得已,非是有心……
我只是好发生问题——
尤其易从人事上感触发生问题。有问题,就要用心思;用心思,就有自己的主见;有主见,就从而有行动发出来。外人看我像是在谈学问,其实我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我的问题而已,志不在学问也。”
此时,梁漱溟不足40
岁,他的后半生,依然没有变。在梁漱溟看来,儒学也好,佛学也好,都是人生实践之学。他曾说:“
孔子的东西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种生活。”
他认为如果在大学讲堂里把孔子学说只当做哲学思想来讲,则“
其固有精神实质亡矣”
!梁漱溟曾再三强调,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的身心进于自觉、自主,使人的生命整体上有所变化和提高,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
四书五经”
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这个观点贯穿于梁漱溟的一生,他晚依然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有的是需要学习的东西,而中国古书汗牛充栋,除了少数研究者,未必人人都要去读,但有一本书,即《论语》,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是不可不读的。
1924
夏天,他在当讲之毅然辞去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北大教职,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大学的讲台上。当时也有几所大学请梁漱溟去,但梁漱溟谢绝了这些邀请。多后,他在写给侄子的信中说:“
我这里没有旁的念头,只有一个念头:责任。”
又说,我“
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如一日,奔波于他的“
人生实践”
之路。
他31
岁辞去北大教职后,先用七八的时间,到山东、广东、上海、山西、河南等地办学和考察。自1931
起,梁漱溟落脚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的乡村建设活动。他的长子梁培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
没有水电,我们生活在那里,吃的是井水,点的是油灯。……
基本上过的就是农村生活。”
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漱溟一干就是七。他在自撰的《生平述略》中说:“1931
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
它以全体乡民或村民为对象,培养农民的团体生活习惯与组织能力,普及文化,移风易俗,并借团体组织引进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
抗战的爆发,让梁漱溟为之努力七的乡村建设活动戛然而止。但随后他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1938
1
月,梁漱溟访问延安,与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1939
2
月,梁漱溟赴晋冀豫皖苏鲁等地的敌后游击区巡视,与国民党将领和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罗荣桓、陈光、彭雪枫等都进行了会晤。1940
底,梁漱溟与黄炎培等共同发起组织“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试图以“
第三方面”
的力量促成两党的团结,以求抗战的最后胜利。
30
岁到50
岁,被视为生命的黄金时期。而梁漱溟从31
岁退出北大后,二十余间奔走于社会,他参与的所有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无疑都属于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自这个意义上看,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节)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梁漱溟在北京大学哲学门(系)任教四后,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这使他享有了新儒学先驱者的盛名。
B
.梁漱溟认为,把“
四书五经”
背得烂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为了实践这一观点,他在山东邹平开始了长达七的乡村建设活动。
C
.抗战爆发后,梁漱溟进入了自己政治上的活跃岁月,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
D
.提高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建设国家,这就是梁漱溟与同仁赴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研究院的目的。
E
.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这正是他在儒家大义指导下的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意义之所在。
(2
)梁漱溟为什么不认为自己是学者?他辞去北大教职,转而到许多地方办学考察,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3
)本文题目是《梁漱溟为什么与众不同》,那么,请根据全文,简要说说梁漱溟的“
与众不同”
之处。(6
分)
(4
)文章作者认为,梁漱溟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8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21699.html

相关阅读:《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